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孫金誠)沿北京南中軸路三營門公園東行兩公里,有一幢看上去不是非常起眼的建筑,但里面卻有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返回式衛星回收艙、神舟四號飛船返回艙及返回艙主傘、火箭發動機等館藏。這里就是中國航天博物館。
“中國航天博物館是國內成立最早、亞洲地區最大的航天科技專業展館。”說起中國航天博物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充滿了感情。
“現址展陳面積約3000平方米,已無拓展空間,無法全景展示中國航天歷經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走向世界和輝煌跨越等階段。”王小軍表示,目前,很多航天大型展品、珍貴文獻無法展示,只能以點代面,力求突出,與國家級博物館的社會形象以及中國航天的戰略定位不相匹配,且與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航天博物館在展陳面積與藏品數量上亦存在一些差距。
另外,中國航天博物館周邊道路狹窄、人流車流密集,在交通安全等方面存在諸多隱患,直接影響到其社會影響力和接待能力。
為中國航天博物館再選新址,成了王小軍的第一件提案,呼吁由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牽頭,建立工作專班,加快推動中國航天博物館規劃選址工作。
“有了這個博物館,可以讓更多的社會公眾近距離接觸我們的大國重器、大國利器,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也有助于激勵青少年探索宇宙的興趣。”王小軍說,他至今還記得,曾經有一位殘疾人在博物館參觀之后,留言寫道:“我雖然雙目失明,但是通過雙手觸摸,心里感受到了我們國家在航天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我為國家的強盛感到自豪。”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3月09日 第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