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徐金玉)“‘拼盤式’‘形式化’‘拉郎配’聯合,‘跑項目’‘分資源’‘填表性’合作,解決不了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全國兩會期間,談及推進創新聯合體高質量發展話題時,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研究室主任王汝芳一語中的,“創新聯合體各方要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發揮領軍企業的市場優勢,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做到需求與供給相互牽引、協同進化,前端與后端無縫銜接,形成體系化持續性創新力量。”
王汝芳發現,目前各地對創新聯合體的建設還處于摸索階段,對其使命定位、組建方式以及創新機制等多個關鍵問題理解仍存在較大差異,相關規定和做法千差萬別,工作力度和進度參差不齊。
“部分省市甚至還沒有放棄傳統思維,有些創新聯合體依然由科研機構而非領軍企業牽頭;有些只是立足成果轉化而攻關核心技術的意愿不足;有些參與方之間關系像聯盟一樣松散,大多制度創新不夠且并未真正建立風險分擔、收益共享的機制,沒能實現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未能彰顯創新聯合體的特色。”王汝芳說。
為扎實推進創新聯合體高質量發展,促進協同創新形成新突破,王汝芳建議,應堅持科技領軍企業主導,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機制。
“科技類新產品、新服務,需要經歷從理論可行性到技術可行性的驗證,并根據市場反饋、用戶體驗不斷優化,持續推動迭代創新。這一過程,特別是涉及關鍵核心技術工程性突破的,唯有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主導作用,發揮其引領需求、集成創新和組織平臺等優勢才能實現。”王汝芳說。
創新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勇闖技術“無人區”,必然伴隨著不可預知的困難和風險。“要完善創新的負面清單制度,細化盡職免責辦法,營造‘想創新敢創新’氛圍。”王汝芳建議,盡快總結創新聯合體建設發展的典型做法,及時評估各地推進創新聯合體建設的階段成效,挖掘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建議制定國家層面促進創新聯合體高質量發展的指引意見,明確使命定位、組建方式等基本要求,出臺先行先試政策,促進協同創新形成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