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3日電 (特邀委員記者 李慶忠)養老問題既是關系民生保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國之大者”,又是關乎千家萬戶安康幸福的民之關切。3月10日,在第十四屆全國政協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別委員小組會議上,委員們針對界別熱點問題“更好發揮社區在養老服務中的重要作用”熱烈發言,他們結合本職工作和調研情況,履職盡責,建言謀策,殷殷之情,溢于言表。會議由全國政協常委、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主持。
完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強化社區養老頂層設計
全國政協委員黎勇是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他對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的重要意義和重大責任有深刻認知。他認為,必須充分發揮部門職能職責,在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強化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支撐、促進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數字賦能適老化惠民服務等方面不斷創新舉措,支持社區發揮作用,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針對部分社區養老功能性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民政廳副廳長蔣麗英建議強化頂層設計,“要將社區養老服務納入城鄉社區治理內容之中;加快養老服務立法進程,健全全行業、全領域、全鏈條的社區養老服務發展規劃,統籌規劃、分步實施。”
布局社區公共衛生資源,改善高質量養老服務
目前我國多地已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經驗。針對護理服務體系建設與人民群眾基本服務需求之間存在矛盾,個別地方較難購買優質養老服務的情況,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黨組書記胡靜林建議相關部門協同發力,統籌推進服務供給端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照護服務規范,確立護理服務人員資質和服務等級標準,通過多種渠道支持和鼓勵各類社會組織培養養老護理人才,提高長期照護職業認同度。
“應根據老年人居住及健康現狀,合理布局社區公共衛生資源和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發揮社區衛生服務‘十五分鐘圈’輻射作用,為居家養老的老人就近提供醫療服務。”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副主任醫師諾敏認為,應整合優化基層醫療衛生和養老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需求。
針對社區養老問題堵點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給出建議:設立康復、照護職稱序列,暢通專業人才職業發展路徑;建立白名單,為提供養老服務軟項目,如餐飲、理發、個人護理等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或補償,調動社會資源投入;改變養老補助發放方式,補助金可用不可兌,盤活和促進社會服務。
打通養老“最后一公里”,讓特殊群體老有所養
“要把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最佳結合點集中在社區,從而促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的融合,形成綜合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建議,在構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系的過程中強調“自助”“互助”“共助”和“公助”四種理念,要從“由社區提供照顧”和“向社區提供照顧”兩方面對社區居家養老進行重新界定,充分發揮家庭、社區和機構各自作用。“同時要重點為經濟困難、高齡、獨居、空巢、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失能等老年人提供針對性、精準化服務。”莫榮說。
對于特殊群體養老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理事楊洋提出,應特別關注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困難殘疾人家庭的養老兜底問題,統籌殘聯、社會及社區的康復資源,提供康復服務;做實做細社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并做好信息無障礙工作,推廣社區醫療咨詢等網絡服務。
對于特殊困難老人,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民政局副局長鄧琳指出,應打通“老有所養”的“最后一公里”,通過“社工+鄰里+志愿者+醫生”相結合的方式,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身心關愛服務。
作為吉林省公益慈善基金會會長,對于打通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全國政協委員劉啟芳表示,要在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特別是在農村養老服務工作中發揮社會組織的獨特作用。
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改造
“社區養老服務,難在統籌,重在精細精準,貴在共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副主席、副理事長程凱建議,要統籌社區各類服務載體,解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的問題,加強“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建設;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多渠道籌集失能、重殘老人的專業護理費用問題;統籌民政的“社區適老化改造”和殘聯的“重度殘疾家庭無障礙改造”,統稱為“社區無障礙環境改造”,特別是加裝電梯和洗手間等摔倒風險較大空間的改造,提高政策的保障服務效力。
針對老舊小區配套設施不足,新建居住區配套養老設施尚不完善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全國政協機關紀檢監察組原組長戴均良認為,應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加強社區養老設施建設,“這是發展社區養老服務的首要任務,也是整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重中之重的任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福利會副主席、黨組書記、秘書長張曉敏在調研中發現,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仍存在收支失衡、運營難以為繼、設施建設和服務標準缺乏等問題,他建議,應建立設施建設和服務監測標準,健全社區服務定價規則,鼓勵優質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進行品牌化、規模化運營。
(特邀委員記者系中國殘聯理事、中國盲人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