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面向“新戰場” 打好新污染物治理戰
近幾年,新污染物風險防范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在近日結束的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就成為委員們討論交流的重點之一。據了解,與其他污染物治理相比,新污染物治理相關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委員們認為,面對污染防治的“新戰場”,要加強新污染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種類繁多 隱患較大
新污染物治理處于起步階段
“新污染物”這個概念近年來逐漸從學術圈走入了政府以及公眾的眼簾。這里的“新”并不是指新的物質。它是指新近發現或者被關注,對生態環境或者人體健康存在風險,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但尚未納入管理或者現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風險的污染物。
它們來源復雜、種類繁多,包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微塑料等。比如,之前曝光過的劣質跑道、不合格的嬰兒塑料奶瓶等,其中所含的“壬基酚”就是一種環境中的內分泌干擾物。
再比如,PFOS類物質(全氟化合物)它們曾經被認為是重大發明,廣泛使用在合成洗滌劑、洗發香波等日用化學品中,以及大量用于紙張表面處理和器皿生產過程,包括與人們生活接觸密切的紙制食品包裝材料和不粘鍋等近千種產品。作為最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之一,它們在濃硫酸中煮一小時也不分解。但一旦通過呼吸道吸入和飲用水、食物攝入進入生物體,很難排出,并會富集于生物體中的血、肝、腎、腦中,對生物體造成損害。
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世界各國已廣泛將PFOS類物質納入監測管控范圍,出臺了相關禁令。如我國在《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中,就明確對PFOS類物質要禁止生產、加工使用等。
然而,隨著工業快速發展和化學品的大量生產或使用,有更多的新污染物尚未被認識、重視或納入管理范圍。這些物質不斷進入環境并逐漸累積,若不妥善處置,將成為新的重大隱患,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工作。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對新的污染物治理開展專項研究和前瞻研究。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重視新污染物治理”,明確“健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體制”。
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首次對我國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做了系統安排,全面啟動新污染物治理。
在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持續推進新污染物協同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
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制定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相關省市取得了積極進展,并積累了一定經驗。
但與其他常規污染物治理相比,我國新污染物的治理尚處于起步階段。
今年9月,在全國政協副主席沈躍躍率隊下,全國政協組織了“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專題研究課題組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四省(市)20余個科研機構、化工園區、企事業單位和水產、畜禽養殖場等地開展實地調研。
在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九三學社中央、民建中央以及多位常委、委員都根據自己的調研與研究成果提交了相關大會發言。
委員們認為,新污染物治理仍面臨認識有限、家底不清、體系不全、能力不足等問題和挑戰。“新污染物治理是美麗中國建設新征程上的新難題。”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面對新污染物這個新“戰場”,各級政協組織以及政協委員們正通過建言獻策,為建立新污染物治理體系貢獻力量。
認識不足 支撐有限
能力建設有待加強
認識有限、家底不清是委員們調研后的普遍感受。
全國政協“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專題研究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地方對新污染物治理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對新污染物應該“防什么”“為何防”以及“優先防”“如何防”“誰來防”等關鍵問題缺乏統一認識。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實驗室主任魏源送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江桂斌曾聯名提交提案,呼吁加強對新污染物治理的科技支撐。作為長期從事相關研究的業內專家,他們指出,過去,全國污染源普查沒有涉及新污染物,且由于新污染物環境濃度微量,識別和監測難度大,導致我國缺乏系統開展新污染物治理必需的生產使用、排放、環境監測和暴露等本底數據。雖然近年來已開始相關識別監測,但主要以科研院校為主體,且多在局部地區探索,在監測范圍和污染防控方面均有限。再加上總體上我國區域間、層級間、城鄉間監測基礎能力差異大,導致缺乏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和治理體系。
民建中央在調研中發現,公眾對新污染物認知不足。一個直接影響是,工業企業對涉及新污染物的廢棄物處理不足;農業生產者普遍存在農藥化肥過量使用現象;居民清潔用品、個護產品及藥品不當使用,都加大了新污染物的擴散風險。
九三學社中央指出,現階段,新污染物在各類環境介質中均已被檢測出來。不過我國對新污染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水環境領域。有研究表明,土壤已成為新污染物潛在的長期環境污染源及運移轉化的重要紐帶,需要重視并加強農業土壤環境新污染物治理。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也是委員們的共識。
在江桂斌看來,新污染物治理依靠基礎研究的進步。我國新污染物研究起步并不晚,目前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凝聚了我國學者幾十年的努力,并助力推動了新污染物納入全國環境監測體系。但目前基礎研究與應用、標準、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銜接現象。更為重要的是,“已知結構的新污染物只是其總量的‘冰山一角’,大量新污染物未知結構、未知含量、未知毒性,亟待管控。”他建議,應盡快突破新污染物識別和溯源技術瓶頸,圍繞新污染物風險評估和防控,形成我國典型區域環境新污染物的“風險精準識別”和“個性化防控”技術與體系。
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張桃林參加了全國政協“推進新污染物治理”的調研。他發現,在農業新污染物治理方面,目前現有相關法律法規側重于對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的監管,基本不涉及新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此外,新污染物治理技術標準嚴重不足,限值要求、評估方法等都沒有明確依據。
打基礎,建體系
治理要久久為功
“新污染物治理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新戰場。”在王金南看來,新污染物治理將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從霧霾、黑臭水體等感官指標向更加長期、隱蔽的新污染戰線轉變。他建議,要系統研判未來一段時期內新污染物治理面臨的形勢和挑戰,從新污染物治理目標指標、實施路徑、管理模式、制度體系、科技與標準支撐體系等方面,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治理中長期規劃;盡快啟動《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條例》制定程序,納入國務院立法計劃。
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陳群指出,目前新污染物治理仍處于“打基礎,建體系”階段。要整合社會力量加強治理能力建設。建議出臺全國省級環境監測機構新污染物監測能力建設計劃,建立監測區域聯盟,扶持有實力的第三方監測機構參與;把新污染物生產使用比較集中的典型化工園區等作為重點區域進行管控和治理,避免“一刀切”。
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支撐也是委員們的共識之一。江桂斌呼吁,要繼續重視新污染物的基礎研究。用基礎研究的成果支撐治理政策、法規和標準的制定;完善新污染物篩查方法體系;加強替代品研究,推進新污染物有關化學品的綠色替代。
全國政協常委、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張全強調了區域協同聯動的重要性。“長三角地區是我國化學品生產和使用的重點區域。建議探索建立關于新污染物的區域聯合調查、風險評估和信息共享機制,制定區域共同優先控制新污染物(化學品)名錄,逐步打通新污染物產業鏈上下游、流域上下游的協同管控,將重點新污染物納入區域生態環境‘三統一’(統一監測、統一標準、統一執法)管理范圍。”
民建中央提出,要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宣傳引導。通過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提高民眾對新污染物帶來的環境風險的認識,構建“企業主體、政府監管、公眾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同時,加強新污染物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大對基層的技術支持與指導力度。
“對于海量的化學品,我們已知的結構只是冰山一角。五年、十年攻堅戰是攻不下來的。”江桂斌提醒說,“新污染物防治是長期工程,需要長期打基礎并久久為功。”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11月16日 第 05 版)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