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得意忘形
忻東旺:從“相由心生”說起
我這個展覽與畫冊的學術主題是“相由心生”,這個詞雖是借喻,但也無需考證它的歷史出處。因為這個詞語已經超越了其產生的特定歷史背景,而成為中國文化中意象精神的“經語”。
古風堂
我在這里借用“相由心生”的用意何在呢?作為畫家我所關注的第一層意思是:社會生活中人物的相貌意義。在藝術中,一個人物面孔的自然性是沒有價值的,自然性的價值只作為辨別人物形象身份、或留影。這一功能只適用于普通照相手段。以繪畫方式介入的也是模仿照相形式,如民間的炭精像,甚至于天安門上的毛主席畫像都是這種意義上的圖畫。而藝術需要關注的應該是形成人物形象的社會心理因素,進而使這一社會心理因素上升為文化價值的思考、便成為精神。
這樣就產生出兩個問題:一個是形象的意義,一個是精神的含義;形象的意義很明顯,藝術不是為了以辨認形象為目的。即使有辨認形象的效果,也是以審美心理實現的。形象的真正意義又是為了承載情感和趣味的信息,而情趣的根源就是社會的心理化。那么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說人物的社會心理因素上升為文化思考才會是精神呢?如果沒有文化思考這個環節又會是什么呢?其形象意義恐怕就只是“馬己”像了,是屬于宿命觀的內容。只有文化思考才能使人物和社會心理賦予形象中的價值,因為人們可以由此解讀到聯系情感的意義,即精神的呈現。
隊伍
還行
“相由心生”的第二層意思是:由人物(模特)的客體轉化為藝術形象的主體,也就是從生活到藝術的過程,這一轉化過程就是藝術家“發心”的過程。除了要感受到人物形象中的心理信息和精神面貌,還要感受藝術形象的造型理念。第一個“心”是“它心”,第二個“心”則是“自心”,“自心”體現著藝術家包括表現形式與技巧在內的審美修養和文化品位,否則“自心”便發不出來。即使發出來,發不全面也是有損藝術品質的。比如說這種“自心”只有表現形式與技巧,而缺少審美修養的高度和文化品味,就只能停留在一般的肖像作品層面,而上升不到藝術的更高層面。那么這藝術的更高層面是什么樣的狀況呢?比如說,觀察止于外表,只畫出人物相貌表象的繪畫是人物畫。觀察突破表象,感受到人物心理活動的是肖像畫。進而在肖像畫的基礎上又賦予人物心理活動以文化思考的精神價值,就會形成一幅超越客體人物局限的肖像藝術作品。那么更高的藝術層面則是在創作肖像藝術作品的同時也創造了一種風格,而且這一風格具有自覺的文化意識。體現出一種超越“自心”的境界,接近藝術的自性。藝術的自性是由文化精神造化而來。
編輯:李勤
關鍵詞:藝術 寫實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