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單純熱捧“四分錢處方”沒啥意義
合理用藥,關鍵看療效
日前,河南省第三人民醫院一兒科醫生開出一張“四分錢處方”治愈紅疹患兒引起廣泛關注,不少網友稱該處方為“良心處方”,更有媒體報道稱該處方是在丈量醫者的仁心。在能治病的“小處方”面前,“大處方”被詬病似乎理所當然。臨床用藥越便宜越好嗎?合理用藥應該堅持怎樣的原則?讓我們聽聽委員和專家的意見。
安全、有效才是合理用藥最重要標準
同廣大網友一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副所長孫建方也對河南這位兒科醫生表示稱贊。“不過,我的‘贊’是從專業醫生的角度出發,和網友的不大一樣。”孫建方介紹,撲爾敏學名氯苯吡胺,是目前臨床上少數幾個可用于兒童疾病治療的、安全的抗組胺藥物,使用時間很長,臨床效果和安全性經得起考驗,價格也很便宜,他們也經常使用。從報道來看,醫生給紅疹患兒開了撲爾敏,效果很好,可以推測患兒的紅疹為過敏性皮炎,使用撲爾敏對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副院長、普通外科一區主任張能維教授表示,撲爾敏容易產生嗜睡、頭昏等不良反應,可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并不建議給1歲以下兒童或早產兒使用。另外,即使使用該藥,考慮到其毒副作用和兒童年齡小、代謝功能較差,也不宜時間太長,劑量也要嚴格控制。河南的這名醫生只給患兒開了4片,說明她考慮到了這一問題,符合臨床用藥安全性的原則。
孫建方強調說,“衡量一個醫生所開處方是否科學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原則應為‘安全、有效’原則,而非貴賤原則。”
張能維也表示,考量醫生是否合理用藥的根本因素是療效,在保障了療效之外,才可以考慮價格,千萬不能讓價格成為最重要的評價杠桿,“就像我們用的手機,在滿足了基本的通訊功能之后,才去考慮游戲、攝影等輔助功能。”
“小處方”值得稱道但不宜苛求
人們見慣了藥價虛高和“大處方”,偶有媒體報道“8毛錢處方”、“四分錢處方”,當然會產生“物以稀為貴”的心理,頌之、贊之也不足為奇。不過,張能維指出,很多人也因此形成了一種觀念,就是藥物越便宜越好,而且這已成為眾多患者評價醫生職業道德的重要標準。
“其實,這是一種誤區。”張能維表示,醫生在開處方時首先要考慮這個藥是不是對癥,是不是安全、有效,在此基礎上,如果有多種藥物可選擇,可向患者推薦價格便宜的藥物。但絕對不是越便宜越好。
孫建方認為,如果網友和媒體對河南這位醫生點贊只是因為其開的藥物很便宜,導向未免偏頗。我們贊揚其精神,但不能苛求這種“小處方”,因為可遇不可求。有些疾病的治療藥物就是不便宜,比如治療白血病的格列衛,一兩萬元一盒,沒辦法,它安全、有效,同時還找不到其他替代藥,再貴也得用。
“‘小處方’頻頻引起人們熱議,是在呼喚體制改革。”孫建方表示,我國“以藥養醫”的現象長期存在,很多醫院都有經濟考核指標。在這一指標的誘導下,醫生不得不開“大處方”、開貴藥。當然不排除少數醫務人員有職業道德問題,但制度弊病才是根本原因。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醫生 用藥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