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食品營養標簽之變
2007年
2014年
日前,有一則消息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美國食品營養標簽20年來將首次大幅修改。這是由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與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共同提出的。借此機會,我們也來了解一下營養標簽在全球的變化趨勢吧。
強制標示營養標簽是世界趨勢
不獨美國,世界各國對營養標簽的重視與日俱增。其中一個表現即是,越來越多的國家要求強制標示營養標簽,自愿標示或根本不標示的做法逐漸被取代。
讓我們來看一副對比圖(右圖)。圖中黑色部分代表強制標示營養標簽的國家和地區,白色部分則代表自愿標示營養標簽或沒有營養標簽法規的國家和地區。
單從地域來看,從2007年到2014年,短短幾年之內,強制標示營養標簽的國家的覆蓋面大幅增加,目前已占了全球約2/3的地區。我們國家2007年時還在白色區域,現在到了黑色區域了,老百姓在吃得飽的同時更注重吃得健康了。
要標示哪些營養素?各國差異甚大
要想吃得健康,光談強制還不行,還得看標示的營養素的種類和數量。目前,世界多數國家營養標簽的營養素成分表由“1+X”兩部分組成:能量和核心營養素;能量均須標示,但核心營養素的多寡各國各異。
美國在1990年通過了“營養標簽與教育法案”,并于1994年全面實施。其營養標簽要求強制標示“1+14”種營養素:能量、脂肪提供的能量百分比、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膽固醇、總碳水化合物、糖、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鈉、鈣和鐵。除此之外,企業還可以自愿標注一些其他項目,如單、多不飽和脂肪,可溶、不可溶膳食纖維,其他維生素與礦物質等。
與美國相比,我國剛剛實施一年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28050-2011)尚處于起步階段。根據該國標,我國營養標簽中需強制標示的營養素為1+4: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
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則如下:
加拿大:1+13,即能量、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同時標出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之和)、膽固醇、鈉、總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糖、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鈣、鐵。
歐盟:1+6,即能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糖、脂肪、飽和脂肪、鈉。
馬來西亞:1+4,即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總糖。
中國臺灣:1+6,即能量、蛋白質、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正在進行修訂,擬增加“糖”的標示)。
中國香港:1+7,即能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總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糖、鈉。
可見,各國強制要求標示的營養素的差異還是很大的。這與各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企業實力以及居民的營養知識水平有關。雖然我國的營養標簽起步不久,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增加,營養標簽中的營養素肯定也會更多更完善,指導消費者在選購和食用食品時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營養 標簽 標示 食品 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