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大城市怎樣“治病”:根源在“大而不當”
制圖:蔡華偉
頂層設計要科學
規劃設計時宜采用“串葡萄”而不是“攤大餅”模式
“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產工具、資本、享樂和需求的集中。”100多年前,馬克思這樣闡述城市的集中性。
100多年來,城市化與工業化兩大車輪,推動人類社會滾滾向前。然而,當“集中”到了一定程度,人口高度集聚的大城市開始遭受“城市病”困擾時,人們首先從“分散”中尋找出路。
清晨6點剛過,河北燕郊納丹堡小區門口的公交站臺就排起了黑壓壓的長隊。隊伍里,孫玉英老人已63歲,她是替在北京上班的兒子排隊,而像她這樣為孩子排隊的人還有不少。“孩子太累,想讓他多睡會兒”。
在距京30公里的燕郊,類似這樣“跨省上班”的城市“候鳥”有30萬人。這些人工作在北京,消費在北京,對他們來說,燕郊只是一張供晚上睡覺用的床。
時下,不少新城以治理“城市病”之名拔地而起。然而,當人們被“分散”到新城后,似乎并未“藥到病除”:一座座沒有產業的“睡城”、沒有人氣的“空城”,不僅沒有緩解“城市病”,反而加劇了大城市的交通負擔。
“這是規劃布局、功能定位等頂層設計出了偏差。”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教授陸銘這樣判斷。
——應當合理規劃布局,重統籌重合作。
大城市規劃常見的是“攤大餅”模式:以老城區為中心,一圈一圈往外攤,就業、消費、公共服務等在老城高度集中,新城則一片空白。城市職住分離,居民兩頭奔波,連接老城新城的路越來越堵。
而國外的“串葡萄”模式給人啟發。上世紀50年代,倫敦在周邊規劃建設了8座衛星城,除住宅外,每座衛星城都有配套的產業和生活服務設施。衛星城的建立,使多達3650萬人的倫敦都市圈并未感到太大的人口和交通壓力。
“先有業再有城,而不是先有草坪和住房。”陸銘認為,人口集聚以就業崗位為基礎,“攤大餅”會增加出行需求,新城建得再漂亮,也只是“空城計”唱得動聽。因此,規劃設計宜采用“串葡萄”模式,讓新城多串聯一些配套產業、基礎設施等。
此外,對一些超大城市而言,騰挪空間已經有限。要治理“城市病”,應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從“跨區域合作”中尋找答案。比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框架下,通過區域協調發展使人口、產業、生態布局更合理,從而在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也為北京治理“城市病”拓展空間。
——應當明確功能定位,不貪大不求全。
“現在一些城市不管資源環境容量如何,只要是能大量創造GDP的產業,都欣然接受甚至拼命爭搶。這樣‘暴飲暴食’,自然會因‘消化不良’而‘生病’。”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坦言,從深層次看,應當改革和完善過于看重GDP指標的政績考核體系、以土地財政為代表的不合理財稅體制等。
量力而行,就不會“累出病”。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認為,對于每座城市來說,首先要看清楚城市發展的格局、態勢、在區域經濟社會分工中能夠擔當的角色,然后結合自己的資源、環境、文化特點,努力滿足生產、消費和服務需求。
精細管理應到位
通過提高技術水平、改善管理方式可增加城市的承載力
“精細化管理在‘城市病’的治理中尤為重要。”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組組長兼首席科學家牛文元認為,通過提高技術水平、改善管理方式可以從內涵中增加城市的承載力。
管理重“細”——
細節決定成敗。細微處的管理優化,很可能帶來全局性變化。
停車管理、停車收費是調節車輛出行、保持道路暢通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我國一些大城市,收費停車場采取政府備案、私人經營的方式管理,導致違規停車、亂收費等現象層出不窮。北京就曾查處了三里屯路上的一家假停車場,原本狹窄的單行車道,被這家冒牌停車管理公司劃出“停車位”,反而加劇了道路擁堵。
而在倫敦,市政府建立了收費停車場網站,詳細列出了市中心停車場的位置、收費標準和流量等信息。車主出門前,只要在網上預訂自己需要的停車位置和時間,并輸入信用卡號碼即可。在倫敦市區街道內,看不到停車收費人員,收費由電子計時的咪表完成,杜絕了人工收費的隨意性。這些細致的管理措施建立起良好的停車秩序,真正發揮了停車管理及收費在緩解擁堵方面應有的作用。
管理貴“新”——
技術進步讓樓房越來越高,交通工具和設施越來越完善,有效緩解住房和交通擁擠;在街上安裝攝像頭,違規率和犯罪率會有顯著下降……不斷吸收新技術和新理念,對城市管理至關重要。
芬蘭大城市空氣質量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工廠不斷改進廢氣排放的過濾技術,以及城市居民逐漸放棄石化能源,越來越多地使用清潔能源。如今,除天然氣和核能外,芬蘭還廣泛采用地熱、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
管理宜“實”——
“控制交通需求是不少大城市治理交通擁堵樂于采用的手段,比如提高停車費、搖號控制車牌、車輛限行等措施”,蔡繼明說,但由于這些措施沒有實質性減少汽車出行需求,只能緩解一時的擁堵。
從國內外經驗看,治堵需要建立立體化軌道交通。“建設地鐵等軌道交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實現地鐵、公交、自行車等交通工具的無縫對接,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蔡繼明說,以美國波士頓為例,其公共交通包括地鐵、輕軌和公交等,全部劃歸一個總公司統一管理,離地鐵口20米內必須設公交車站,乘客出行實現一票制和零距離換乘。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大城市 人口 城市 城市病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