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中原證券或難逃IPO折價命運
“更名”赴港 “流血”壓價
承銷實力倒數 本地企業“嫌棄”
而如此重任,中原證券能否擔當,似乎還要打個問號。地方性券商,一個重要的業務就是為本地上市企業“保駕護航”,充當保薦機構。但作為河南省內最大券商公司,中原證券在這方面的成績卻乏善可陳。
數據顯示,目前河南60多家上市公司中,除了新三板,沒有一家公司是通過中原證券掛牌。而排隊上市的企業中,有25家企業注冊地在河南,僅有3家選擇中原證券作為保薦券商,占比不到兩成。“以A股目前發行速度看,這幾家承銷收入想要入賬,估計要在兩年后。”有投行人士表示。
這或許與中原證券本身承銷實力等因素有關,但較之附近省份規模相當的券商,也不得不讓人感慨。以其鄰省安徽為例,安徽有一家證券公司叫國元證券,規模大小與中原證券相似。根據統計,注冊地在安徽的擬上市公司有33家,有13家選擇了省內的券商國元證券為保薦券商,占比近4成。
實際上,根據中原證券官網的資料,自2004年至今,中原證券僅保薦1家河南公司在A股上市;全國范圍看,共承銷了3單IPO項目。這個數量,在所有券商中排名倒數。這3單項目分別是遠東傳動(許昌)、科林環保(江蘇)、仟源制藥(山西),上市日期分別為2010年5月、2010年10月、2011年8月。同花順數據顯示,這3單項目給中原證券帶來承銷費用8047.3萬元,實際募資20.6億元。同樣從2004年起算,到目前為止,國元證券承銷了IPO項目25單,獲得承銷保薦費用6.9億元,實際募資126億元。兩家“鄰省”公司在投行業務方面相比,業績差距較大。
不過,公司新三板業務發展成績較為突出。中原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月,公司共完成13家新三板推薦掛牌項目,競爭優勢明顯,遠遠超過其全國30多名的排名。其中,2012年推薦9家,并列全行業第一。但因為新三板掛牌推薦費本身“少的可憐”,每單僅150萬元,并未能構成中原證券明顯的盈利點。
參照成熟市場經驗,“做市商”和資產管理是券商兩大增量“殺手級業務”。業內預計,新三板的擴容及隨后的做市商制度將明顯改善券商收入結構,成為其重要盈利來源,但對券商的盈利貢獻尚需要時間積累,“短期來看,中原證券投行業務競爭力仍較差,風險不容忽視。”
或難逃折價命運
盡管存在各種風險,但根據目前市場認購數量,中原證券順利發行或已進入倒計時。此次IPO每股2.51-3.14港元,每手1000股,共發5.981億股,總融資額約15.01億-18.78億港元。沒有特殊情況,這家總部位于內陸河南省的券商,將成為第四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券商、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區域性券商。
此前,在港上市的內地券商股多為大型券商。分別是2011年9月上市的中信證券、2012年4月上市的海通證券、2013年5月上市的中國銀河以及2010年7月登陸港交所的國泰君安離岸子公司國君國際。
“中信、海通、銀河體量大,是‘國家隊’,比如去年5月登陸港交所的銀河是作為中國最大股權投資基金旗下的一家券商,尤其是將來可能會成為匯金整合平臺的概念,對境外投資者還是有一定吸引力。”專家指出。
但從估值看,除了海通證券H股及中信證券H股估值尚可外,其他兩家內地券商股估值并不理想。以國君國際為例,最終發行價定為每股4.3港元,市盈率24倍,募集資金19.39億港元,上市首日開盤即破發,市值幾年來也一直縮水。中國銀河去年5月登陸港交所時,僅將發行價定為每股5.3港元,市盈率為17.7倍,共募集83億港元。這一年,中國銀河股票價格在發行價下方震蕩運行成了常態。6月11日當天,收盤報5.130港元。目前,滬深兩市券商平均市盈率為32.9倍。
單以最終發行定價分析,今年5月22日在香港上市的銀河證券以接近其招股價區間5.28-5.43港元的下限5.3港元定價,而去年完成H股發行的海通證券發行價為每股10.6港元,更早在2011年上市的中信證券發行價為每股13.30港元,均接近詢價區間下限。“H股估值普遍低于A股,所以大部分國內企業都傾向于在A股上市,中原證券無論在規模還是經營指標上并不占優,最終一定是有相對折價的。”分析人士認為。至于最終折價多少,多位市場人士猜測或為2.60港元左右。
不過,隨著“滬港通”漸行漸近,中原證券想的更多的,可能是如何充分利用這一海外融資平臺,大力發展融資融券業務,提升杠桿效應。
編輯:羅韋
關鍵詞:證券 中原證券 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