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10萬億地方投資資金從哪兒來:銀行理財產品仍暗地輸血
銀行表外業務
“暗地”輸血
而在這種背景下,銀行的表外業務便再一次回到各地融資平臺的視野中。有銀行人士向《中國企業報》記者透露,銀行資金仍然通過同業和理財等表外業務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政府融資平臺。
“現在土地出讓金收入收緊,地方政府資金缺口太大了,”某縣融資平臺內部人士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說,“這幾年一直是還債高峰,我們對接的銀行都暗示我們找信托產品的融資項目。雖然信托產品融資成本相對銀行較高,但它的審批流程相對銀行基本不受政策面約束,資金到位迅速。”
《中國企業報》記者查閱統計數據發現,2014年上半年中江國際信托(下稱“中江信托”)投向“基礎設施”的信托產品發行數量占中江信托上半年集合信托發行總數的51.71%。而其政信融資所涉范圍,則包括都江堰、什邡、簡陽等多地市、區、縣級政府下轄的融資平臺或土地儲備中心。
而《中國企業報》記者發現,由財通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發起的常州安置房項目近期表現火爆,融資方為常州鐘樓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有限公司,資金運用于松濤苑拆遷安置房項目一期工程的后續投資建設。
而據相關人士透露,無論是中江信托政信類項目還是常州安置房項目,背后提供支撐的,似乎仍然來自地方財政的“潛在兜底”。
2012年年底,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的 “463號文”(對融資平臺因承擔公益性項目借道信托融資行為進行限制,并強調各級政府不得出具擔保函、承諾函、安慰函等直接或擔保的協議),一度被認為政信合作類產品規模收緊的信號,但真實情況卻并非如此。
“由于監管不嚴,之前的承諾函換個名字,比如常州安置房項目提到了財政局出具安排函,另外還有說明函等新的代表名詞,都是一個概念。”劉子越透露。
“現在基建類融資還承擔了公益類項目,沒有明確的現金流,實際上就形成了政府的債務。”在劉子越看來,如果這一期還不起,還可以重新發一個信托計劃(資管計劃)來接盤,不過有些級別低的政府調動的資源有限,財政太弱,就會出現債務問題。
編輯:羅韋
關鍵詞:投資 銀行 項目 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