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shù)據(jù)話·數(shù)據(jù)
車改后每年或減支1500億 20年高層強勢推動終破局
■ 縱深
公車改革20年高層強勢推動終破局
始于1994年的公車改革,在第20個年頭終于破冰。昨日印發(fā)的公車改革的兩個文件,不僅明確了公車改革時間表,而且確定了補貼標準等車改細節(jié)。
在一直關注公車改革的湖北省統(tǒng)計局副局長葉青等專家學者看來,公車改革之所以歷經20載進展緩慢,一個關鍵因素在于來自利益階層的阻力,“但目前,在頂層的強勢推動下,原來的阻力已不存在,官員階層達成了‘共識’,如果不接受車改、抵制車改,那就不必做官”。
“遲到”三年的改革方案
1994年,中辦、國辦頒布《關于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guī)定》,被視為我國公車改革的發(fā)端。自此開始,國家層面屢次將公車改革提上日程。
如1999年,中辦、國辦發(fā)布《關于調整黨政機關汽車配備使用標準的通知》,規(guī)定了各個級別配車的價格限制。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也于2004年、2008年出臺文件,要求“正常工作日公務用車停駛20%,休息日全部停駛”等。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了“積極推進公車制度改革”。
但計劃于2011年出臺的改革方案,一直沒有面世;地方試點絕大多數(shù)也無疾而終、相繼擱淺,堅持下來的僅有杭州、溫州等少數(shù)地區(qū)。
葉青認為,車改久經波折、未有實質突破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但不可忽視的關鍵原因在于利益階層的“不配合”,“享受配車待遇的多是廳局級以上官員,車改觸及的是他們的切身利益,他們暗箱抵制,公車改革自然不會有突破”。
一年半頂層“布局”
今年全國兩會,公車改革再入《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提到2014年重點工作時提到啟動公車制度改革。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參與了昨日發(fā)布的兩個公車改革文件的討論座談,他向新京報記者說,圍繞今年的公車改革,決策層十八大后就開始布局,三中全會后開始著手方案起草,到今年全國兩會、李克強提到今年啟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時,方案已基本成型。
“公車改革牽動多方面利益,從十八大后制定的八項規(guī)定,到整治‘四風’、反鋪張浪費等等,起到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營造公車改革范圍,破除阻力”,竹立家說。
葉青也表示,去年11月發(fā)布的《黨政機關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條例》,已經預示著公車改革大幕將啟,《條例》明確了公車改革方向,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實行社會化提供、適度發(fā)放公務交通補貼等。他對新京報記者說,如果此前利益階層是公車改革的阻力,但在十八大以來高調反腐,以及八項規(guī)定、整治“四風”的推力下,原來的阻力已被“肢解”。
竹立家、葉青都認為,昨日發(fā)布的兩個車改方案,最大亮點是自上而下,先從吃財政飯的中央機關單位改起,“自上而下更能破除阻力”。
但受訪專家們也認為,雖然前景光明,但本輪車改也面臨難題,“市場化、社會化方向落到實處、細化到具體的實施細則后,能否獲得官員群體和公眾的廣泛認同?會不會因為東西部等地區(qū)差異,引發(fā)不公平等質疑?這對各級政府都是執(zhí)政考驗”。
編輯:羅韋
關鍵詞:公車 車改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