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云南重金治湖 治理速度跟不上污染速度 省政協委員公開呼吁
環境承載力
周邊城市規劃和經濟發展,讓治理速度跟不上污染速度
高原湖泊污染難治,首先和這些湖泊的生態系統脆弱有關系,段昌群教授說。但更為頭疼的是,這些湖泊又分布在僅占云南全省面積6%的平地上,自然會成為各區域經濟發展中心。
經過數百萬年的地質運動,云貴高原從一片海洋漸漸升高為陸地。地質斷裂下陷,形成了滇池、撫仙湖、洱海這樣的高原湖泊。這些湖泊在群山圍繞之中,遠離大江大河,湖水主要來源于雨水、地下水和山間河流,山間河流源近短小,會季節性斷流,為湖泊提供的水量有限。云南高原又是石灰巖地貌,大量地表水在進入湖泊之前就已滲透流失。
這三個湖泊恰巧位于云南的少雨區,全年蒸發量大于降水量。此前連續五年的云南大旱,讓湖泊的平均深度已降低2米。滇池和撫仙湖的出水河道只有一條,湖床平緩,撫仙湖的換水周期接近200年,洱海和滇池的換水周期都在3年以上,當污染物進入湖泊后,極易滯留于湖內。滇池、撫仙湖又處于地球上的磷資源豐富帶,若湖泊四周山體過度開發,水土流失,土壤里的磷會被雨水大量沖入滇池,為藍藻生長提供充足養料。
多份來自環保部門和政府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滇池、撫仙湖和洱海三個湖泊周圍的經濟發展速度和人口數量,已經超過這些高原湖泊的環境承載量。環境容量承載力是指在一個水域,水體能夠被繼續使用并仍保持良好生態系統時,所能容納污水和污染物的最大能力。
生態學家普遍認為,控制城市規模、人口發展,才是保護高原湖泊的最好方式。理論上,滇池流域人口不應超過250萬-280萬人,但現在滇池流域內人口有357萬人。云南大學歷史學博士白龍飛研究發現:過去30年,擴大城市規模是決策者的主要方向。據他研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昆明應該發展為生態城市還是以工業為基礎的國際都市,昆明一直搖擺不定,最后選擇模仿北上廣,把昆明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邊疆前沿開發,結果造成1999年到2000年,滇池水體全部超V類,藍藻狂長。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滇池 洱海 仙湖 湖泊 省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