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一場突如其來的氣爆,無情地吞噬了26條鮮活的生命。原因至今不明,讓更多人擔心爆炸會再發生———
高雄“氣爆”拷問城市安全
■30年前埋的管線現在還在使用
事故發生后,從臺灣當局有關部門,到高雄市政府在緊急對事故進行處理的同時,也在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記者注意到,在氣爆原因的調查和分析過程中,臺灣有關部門更多的是停留在“是誰家的管線發生爆炸、為什么會爆炸”等技術問題層面上。
對此,氣爆當天正在高雄為一位友人進行年底“九合一”選舉輔選,原臺灣所謂“國民大會”主席團首席主席、現任親民黨屏東縣主委林淵熙,昨晚午夜在與本報記者電話連線時則表示,管線老化、地下布局缺乏科學規劃才是應該當局當前最先關注的問題。
林淵熙說,爆炸發生后,他向多位高雄市議員了解到,本次氣爆地點地下管線十分復雜,也十分凌亂。該地下管線布設已是30年前的事,當時這個地方是高雄工業園區,居民稀少。由于高雄市是臺灣主要化工產業基地,臺灣主要化工、油氣企業,包括臺灣“中油”、“中石化”、李長榮化工等都落戶在這里。
“由于臺灣‘行政’屬于典型的條塊分割分明的管理體制,而成立于幾十年前的該工業園區進區項目由臺灣當局經濟部門負責審批,地下設施則由高雄市負責,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工作交叉。而且該工業園區企業既有屬于公營的,像臺灣‘中油’;也有私營的,如李長榮化工等。”林淵熙說,更重要的是,這些不同性質的企業在高雄市地下都有屬于自己企業四通八達的管線。對于這些企業管線,高雄市政府市政部門也一直沒有進行過全面、徹底調查造冊,更沒有進行統一合理的重新調整和規劃。
林淵熙轉述高雄市一位議員的話說,爆炸地點附近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由當初的住民稀少之地變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社區。但這些在地下埋了30多年的管線卻始終沒有被翻新或者重新埋設過。據這位高雄市議員的話講,就在爆炸發生的前幾個小時,當地已經出現大面積、高濃度的氣體泄漏,但當消防人員趕到后,摸排了很長時間也沒弄清到底是哪種氣體泄漏,也不清楚泄露氣體來自地下的哪根管道。
“這就暴露了高雄市有關部門長期以來疏于對地下管線的規劃、管理和普查工作。”林淵熙說,按照一個成熟的城市市政對地下管道管理的要求,有關部門必須熟悉掌握地下埋設了多少管道,管道的隸屬關系,管道內輸送的是哪一類氣體等情況。然后根據這些情況,對地下管道進行分類管理。只有這樣,一旦出現地下氣體泄漏,有關部門才能準確地判斷氣體屬性,并知道這種氣體和管道的隸屬關系,在掌握這些信息情況下,才能在第一時間準確關閉該管道,防止爆炸等事故發生。
“高雄本次氣爆,恰恰是消防人員不知道地下到底有哪些管線、哪些氣體,哪一根管線屬于哪一家企業,所以在氣體泄漏長達幾個小時中,也無法準確判斷信息,無法判斷該采取什么措施。”林淵熙說。
■城市安全考驗“執政”能力
事故雖然暫時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對地下管線情況的復雜性依舊沒有清晰掌握,會不會再次發生爆炸已然成為廣大高雄市民和臺灣當局、高雄市政府心中共同的“隱痛”。
雖然高雄市環保局長陳金德昨天晚上表示,本次高雄氣爆泄露的氣體是丙烯,而出問題的管線是來自華運倉儲輸送丙烯給李長榮化工的管線。不過,李長榮化工則向媒體強調,該企業所屬的管線所在位置均在此次發生氣爆道路管線的對側,氣爆地點與公司地下管線距離約在10米左右,且昨天凌晨4時已配合高雄市政府消防局進行現場勘查,初步了解李長榮化工地下管線外觀尚屬完整。
林淵熙表示,事故發生都一天了,但從高雄市政府和李長榮化工企業公布的情況看,到現在為止,無論臺灣當局有關部門或是高雄市政府,只能肯定本次爆炸是由丙烯引起的,但爆炸是由哪根管道氣體引起等情況并沒有被掌握。
林淵熙認為,臺灣當局和高雄市這個結論恐怕很難讓民眾接受。這樣的低效率,會讓幾百萬人還在恐慌之中度日如年,弄不好將會加重臺灣民眾對馬英九當局和高雄市政府的“執政”能力的進一步懷疑,這對已經處于民調歷史最低點的臺灣當局是個考驗。
“高雄發生的氣爆同時也給臺灣其他城市敲響了警鐘。”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表示,市政建設可以為廣大市民生活提供方便,但同時它也可能對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他說,去年大陸青島發生地下管線爆炸事故后,臺灣就有學者向臺灣當局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對臺灣各地城市地下管線進行一次排查,但這一建議卻并沒有得到重視。這固然有臺灣“行政”體制的原因,而島內政黨惡斗造成很多人沒有心思把精力放在民生服務上,恐怕也是本次高雄發生氣爆的一個重要原因。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高雄爆炸 高雄 臺灣 馬英九 地下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