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頭條相關頭條相關
鄧小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的歷史貢獻
鄧小平響亮地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領導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革命和建設實踐的基礎上,成功地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他為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的歷史性貢獻,集中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沖破“左”的指導思想的長期羈絆,依靠實事求是和改革開放這兩大動力,不斷推動實踐創新,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道路。
“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最為突出的思想羈絆就是“兩個凡是”。鄧小平通過支持真理標準大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禁錮和壓制,重新恢復了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為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奠定了思想基礎。
當時還有一個障礙,就是“階級斗爭為綱”。從1962年八屆十中全會重提階級斗爭算起,這一指導思想在黨內占據統治地位長達16年之久。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和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由此端正了黨的政治路線。
再有一個障礙,就是對于社會主義認識上的傳統觀念束縛。在長期艱難的探索中,我們黨既對社會主義傳統觀念產生過重大突破,為后來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源頭,也在很多問題上未能突破社會主義傳統觀念的束縛,致使長期以來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完全搞清楚。鄧小平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平均主義大鍋飯不是社會主義,要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通過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總之,鄧小平依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激發出來的思想理論動力,依靠改革開放激發出來的社會生產力和社會活力,沖破了“左”的思想禁錮,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高度警惕“左”的思想長期影響,堅決抵制放棄黨的領導、放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各種錯誤思潮,不斷推進實踐創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一個成果——鄧小平理論。
在撥亂反正的過程中,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排除各種錯誤思潮的干擾。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要不斷克服“左”的思想長期影響,而糾“左”容易出右,這已成為一條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對于否定黨的領導,否定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否定人民民主專政,否定社會主義道路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鄧小平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針鋒相對地提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并且強調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這兩項,都要一百年不動搖。
與此同時,鄧小平對于長期以來“左”的錯誤思想影響,也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他強調:“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鄧小平把自己稱作為“實事求是派”,以此表達了既反“左”又防止右,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方向的堅強決心。他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揭示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指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在此基礎上,他還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
編輯:付鵬
關鍵詞:鄧小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