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北京農民不愿放棄農村戶口:征地每畝可獲20萬補償
本來江秀云期待著一個新生兒會為家里多帶來一個農業戶口,從而在未來的征地過程獲得更多的補償,但事到如今,她也只能期待家中擁有農業戶口人數的多寡不會與補償掛鉤。
其實北京市早在2003年就已經逐步放開了非農業戶口的登記。當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14個衛星城和33個中心鎮規劃區范圍內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穩定職業和生活來源的人員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親屬,且持有北京市農業戶口的,均可根據本人意愿辦理城鎮常住戶口。
而就在當年,政策進一步放開,凡北京市農業戶口婦女在2003年1月1日之后所生的小孩,可在父母戶口所在地自愿登記為非農業戶口,此外北京市農業戶口的高等職業教育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及經教育部門確認的職業高中的在校生,也可自愿轉為非農業戶口。
然而近些年來,對于擁有農業戶口的北京人來說,城鎮戶口的吸引力在不斷下降,反倒是不斷攀升的土地價值標識出了北京農業戶口的含金量。
大興區政府網站于今年6月9日發布了一份征地補償安置公示。征地的地點位于榆垡鎮以北25公里的黃村鎮,其征地補償標準為每畝地20萬元,其中含土地補償費標準為9萬元,安置補助費標準折合11萬元。盡管還不知道自己將獲得多少征地補償,江秀云仍向記者感慨道,“現在想做城里人簡單,沒有人限制你,反而是想做農民很難。”
面對城鎮戶口能夠帶來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更為完善的社會保障,江秀云并沒有顯示出特別的興奮。她表示以她的年齡已經很難再找到合適的工作,雖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能夠報銷的額度有限,“但起碼有個保障”,她擔心自己在未來被征地后因為沒有工作,而失去這個最基本的保障。
其實近幾年來,北京市已經開始彌合城鄉居民在社保層面的差異。以醫療保險為例,在今年年初,《北京市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行辦法》出臺,大病保險主要服務對象是參加北京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城鄉居民,規定最高報銷比例高達60%,上不封頂。而此前,北京市城鎮職工醫保與新農合的封頂線并不相同,前者為30萬元,后者則是18萬元。而北京市新農合在人均籌資標準上也有了大幅提升,2008年北京市新農合當時籌資為每人年180元,其中個人繳費100元,財政支持80元,到了2014年,新農合的人均籌資標準已達到了1000元。
江秀云向記者說道,很多被征收了土地的農民都會跟她講,“不要變成城里人,那時候就沒人管你了,還是當農民好。”她自己也認為不管一次性獲得多少補助,都會是一筆“死錢”,而“農民就像散養的雞,只要給他一塊土地,他就可以自己覓食,但突然變成圈養,肯定會不適應”。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全國多數省份、城市已實施居住證制度,居住證有省級、市級之分。
部分省份針對外來人口出臺了省級居住證制度,而該省部分城市又結合自身情況制定了該市的居住證制度;兩級居住證的申領門檻和條件不同。
居住證可分為三類。
1)為人才引進需要而推出的,類似于“綠卡”,如《北京工作居住證》、《南京海外留學人才居住證》等。
北京對居住證申請人的資格要求為:所學專業或崗位屬于本市急需專業或崗位,且具備下列條件: (1)符合規定條件的申報單位連續聘用滿6個月以上; (2)具有2年以上工作經歷并取得學士(含)以上學位或具有中級(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相當資格、資質; (3)在本市有固定住所;(4)男性不超過60周歲,女性不超過55周歲。
2)為了保障外來人員的合法權益而推出的,如《上海居住證》。
上海對申請人的資格要求為: (1)在本市合法穩定居住; (2)在本市合法穩定就業,參加本市職工社會保險滿6個月;或者因投靠具有本市戶籍親屬、就讀、進修等需要在本市居住6個月以上。
《上海居住證》實行積分制度, 隨著持證人在該市居住年限、工作年限、繳納社會保險年限的增加和學歷、職稱等的提升,其分值相應累積。積分達到標準分值的,可以享受相應的公共服務待遇。
3)為規范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而推出的,此類在全國各地最常見,類似“暫住證”。申請門檻最低,條件多為“擬在居住地居住30日以上的”。
(實習生王佳楊據公開資料整理)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北京農民不愿放棄農業戶口 農業戶口 征地補償 居住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