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限產之下的煤炭企業“暗戰”
煤炭行業還存在更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包括管理和銷售體制、科技含量、供給消費、效率低下等。下游需求低迷的狀況不解決,市場的競爭不充分,還是解決不了煤炭這種戰略性資源行業的病根。
限產:看似主動實為無奈?
即使國家不限產,當前煤炭凈供應量減少的時期也已經到來了。
“煤炭企業的‘限產’看似主動,其實很多是姿態性的,顯示的是市場低迷下的無奈。”陜西一家股份制煤炭企業的負責人李原林對記者說。
李原林所在的企業已經部分停產。“價格賣不上去,只能部分停產。如果資金流不是特別緊張的話,減少一些產量更有利于企業的升級改造。”李原林說。
李原林所說的煤炭價格確實持續低迷。數據顯示,作為煤炭價格的風向標,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累計下跌131元/噸。作為中國首個煤炭主產地價格指數,中國太原煤炭交易價格指數累計下降17.79點,跌去近兩成。
在這種情況下,煤炭企業虧損面加大。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煤炭行業虧損面超過70%,7個省區的煤炭企業整體虧損。
市場低迷之下,神華集團和中煤能源相繼宣布將調減2014年煤炭產量和銷售量。繼神華、中煤之后,山西大同煤礦集團8月25日宣布,下半年煤炭產量和銷量分別下降1000萬噸以上。
實際上,從今年年初開始,關于限產的呼聲就在行業內此起彼伏。今年7月份,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專門組織了特大型煤炭企業領導人座談會,在會上達成了必須嚴格控制總量的共識。緊接著,國家發改委也召開煤炭行業脫困會議,要求從化解產能過剩、嚴格控制超能力生產、加強煤炭進出口管理、加強金融支持四方面來出臺對策。
在李原林看來,即使國家不限產,當前煤炭凈供應量減少的時期也已經到來了。“全國工業用電量增速在回落,需求在減少,但與此同時,前些年紛紛開工建設的煤炭產能正在進入市場,集中釋放,而這部分產能往往成本比較低,對煤炭市場的沖擊尤其厲害。”李原林說。
在李原林看來,面對煤炭行業整體的頹靡,進行行業優化調整已成必然。“三大煤企的限產調整可以看做是對產量控制的積極回應,以期在行業內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暗戰”難免
限產總體上是行政措施,而目前煤炭產業的集中度并不高,企業之間都想利用對方限產機會搶占市場份額。
但是,在煤炭企業主動“限產”的背景之下,依然有暗流涌動。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尚未有更多的煤炭企業公布2014年減產計劃,而就神華集團及中煤能源公布的數據來看,數值雖然可觀,但細究來看則有些玄機。
“神華和中煤減產是姿態性的,比如中煤本身的港存就比較大,在幾個港口的庫存是最高的,另外中煤的煤含硫量比較高,所以中煤的減產更多的是港存壓力比較大,按正常的生產經營本身就應該減產。”內蒙古煤炭交易市場有限公司經理師秋明說。
據業內人士介紹,中煤集團有些低質煤礦沒有銷路,所以生產不如減產;而神華集團基本都是優質煤,不愁沒銷路,就算限產也只是限制生產成本較高的煤礦而已,不會限產那些質量好的煤礦。
在眾多的業內人士看來,限產總體上是行政措施,而目前煤炭產業的集中度并不高,企業之間都想利用對方限產機會搶占市場份額,而這種“暗戰”,導致限產難以達成一致行動。
事實的確如此。李原林現在感到最為頭疼的是:加大生產,只能是繼續虧損;而如果減少產量,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你又可能失去曾經的市場。
據李原林介紹,同一地區煤炭坑口價差別不大,“你一旦限產而別家不限,將來你的市場不是就會被別人搶占了嗎?這是每個煤炭企業都不愿意看到的。”
尤其是李原林這樣中型的煤炭企業,在與民營煤礦爭奪市場資源過程中,優勢并不明顯。“一些小型的煤炭企業依托資源優勢拼成本,產能過剩反而增加產量,煤價下跌反而主動降價。為了不丟掉市場,寧愿讓利也不讓市場。”李原林說。
如此“暗戰”使得一些小型煤炭企業在限產上控制乏力,其產量的增加侵占了大型企業減產的空間,不利于煤炭行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做大做強。
“暗戰”還表現在對下游電力企業的爭取上。據李原林介紹,每年電力企業從煤企買多少萬噸的煤炭是基本定好的,不會有很大變動。“如果你限產,保證不了煤炭供應量,那么可能就有別的煤炭企業乘虛而入,與電廠簽訂新的供煤計劃,而你將‘出局’。”李原林說。
編輯:羅韋
關鍵詞:煤炭 限產 企業 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