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政協65周年>很黨派很黨派
張寶文:譜寫多黨合作新的篇章
譜寫多黨合作新的篇章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 張寶文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5周年,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回首過往,無數的志士仁人為了拯救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前赴后繼、百折不撓,然而,許多路徑和制度的選擇都因為脫離中國社會的土壤而最終歸于失敗。只有中國共產黨人以天下為公的胸襟和與時俱進的勇氣,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并不斷提升執政理念、轉變執政方式,促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這其中就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回顧民盟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光輝歷史,對于進一步凝聚全盟力量,實現多黨合作事業可持續發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著重要意義。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隆重召開。不僅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也宣告了由中國共產黨與民盟等民主黨派共同開創的中國特色的多黨合作道路正式開啟。民盟主席張瀾在開幕式上發言指出,“這不止是中國歷史上一件光榮的大事,這是世界人類史上值得永久紀念的一個光榮的日期。”激動的言辭發自肺腑,樸實的話語飽含深意。
民盟誕生于中華民族危亡的重要關頭,從一誕生起,就與共產黨結成了“血肉相連,情同手足”的關系。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民盟同共產黨和衷共濟,為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分裂、倒退而不懈斗爭。抗戰勝利后,在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緊要關頭,1946年1月,民盟參加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與共產黨團結合作,同國民黨開展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力促達成有利于和平、民主的“政協決議”。之后,國民黨違背“政協決議”,進而宣布民盟為“非法團體”,強制解散。1948年5月,民盟通電響應中國共產黨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五一口號”,隨后以極大的政治熱忱參與了新政協的籌備,參與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的制定,參與了民主聯合政府的組建,為新中國成立、人民政協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多黨合作的基本格局逐步確立起來。民盟以《共同綱領》為民盟的政治綱領,引導廣大盟員積極投身國家建設事業,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貢獻力量。特別是在文化和教育領域,民盟發揮優勢,起到了重要作用。民盟通過發表各種宣言、號召、決定和指示,推動盟員和民盟所聯系的知識分子,積極擁護和參與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群眾性運動的開展,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改革開放帶來多黨合作事業的春天,民主黨派進入了發展新階段。民盟關于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系列調研和建議、關于發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的系列調研和建議等,為中共中央撥亂反正、科學決策,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提供了重要參考。1989年中共中央頒發了《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明確其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的性質和地位,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進入制度化軌道。時任民盟中央主席的費孝通先生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時代主題,提出了民盟要圍繞經濟建設“出主意、想辦法,做好事、做實事”的號召,成為民盟新時期履行職能的重要方針。在此基礎上,民盟持續專注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參與區域規劃討論制定,先后就中西部地區、環渤海地區、中原淮海地區、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域發展等開展調研,提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建議,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視和肯定,這也將民盟參政議政活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新世紀新階段,中共中央繼往開來、與時俱進,不斷總結多黨合作理論成果和成功經驗,逐漸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比較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等幾個多黨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綱領性文件先后頒布,進一步推進了多黨合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民盟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為促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民生進步建真言、獻良策。作為以教育文化科技界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參政黨,民盟長期關注和重視教育改革和發展,多次就義務教育均衡、教育公共財政保障、教師隊伍建設、發展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創新、大學生就業創業環境優化等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在政協大會上提交提案,不斷為教育事業發展鼓與呼,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民盟連續多年開展社會保障專題調研并提出建議,為推進社會保障實現城鄉并軌、全國統籌,推進普惠性社保體系建設作出了積極努力。民盟深切關注收入分配格局失衡這一社會熱點,強調突出“合理分配財富”和“普惠民生”的發展理念,建議深化國企、戶籍、就業等體制改革,構建長久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民盟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就西北旱區農牧業綜合開發深入調研,提出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強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意見建議。民盟持續關注統籌區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就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川渝合作示范區建設、蘆山地震災區生態建設、赤水河流域連片扶貧開發,以及祁連山、青海湖、巢湖、洞庭湖、太湖生態綜合治理等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重視和采納。
服務社會、促進祖國統一也是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的重要內容。民盟遵循“發揮優勢、突出重點、注重實效、持之以恒”的原則,多年來,在貴州畢節、甘肅定西、四川遂寧、河北廣宗、廣西百色、重慶彭水等地的智力扶貧工作,得到當地黨委和政府、社會和群眾的認可和稱道。旨在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民盟“農村教育燭光行動”深入開展,自2007年至今,已培訓鄉鎮、農村中小學校長及一線骨干教師15萬余人次,援建燭光學校110余所,捐贈圖書近50萬冊,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民盟發揮高教界別優勢,從2005年開始,聯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臺灣大學共同發起舉辦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校長聯誼活動”。十年間,已有來自港澳臺地區的40多所大學的70多位校長參加活動。活動為促進兩岸四地高等教育與文化交流、增進理解與互信,為推動中華文化傳承與發展起到良好作用。
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對民主黨派履行參政黨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更好發揮參政黨作用,民盟自十一大以來,堅持“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努力打造適應新形勢要求的高素質參政黨。目前,正在全盟深入開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深化政治交接,增進政治共識,引導廣大盟員把老一輩必然的歷史選擇轉化為新一代盟員的現實選擇,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不斷鞏固多黨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民盟堅持實施“人才強盟”戰略,強化代表性人士建設,加強后備干部隊伍儲備,不斷為有效履行參政黨職能提供豐富的智力資源和可靠的組織保障。盟員總數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兩萬多人發展到現在的25萬多人,擔任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有17000多人,各級政府機關、司法機關處級以上從政干部1000多人,廣大盟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立足本職,雙崗建功,不斷創造新的業績。民盟進一步創新參政議政工作體制機制,充分調動廣大盟員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科學設置專門委員會,積極發揮專家“智囊團”作用;利用互聯網搭建信息共享平臺,發揮全盟整體合力,不斷推進參政議政工作更富成效。
回望65年光輝歷程,我們深刻認識到,必須始終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政黨制度符合中國國情,充分體現和實踐了合作、參與、協商、包容的精神,有利于保持國家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團結,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越來越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我們深刻認識到,人民政協作為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各民主黨派參與協商交流的重要平臺,通過政協這一渠道和形式,有助于廣開言路,求同存異,增進共識,凝心聚力,其獨特的制度優勢越來越明顯。民盟作為多黨合作政治格局中的一員,作為人民政協的組成單位,將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的自覺自信,不斷以新的履職成果延續和豐富民盟的優良傳統,向社會、向人民更好地展示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的優越性。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民盟將繼續發揚“奔走國是、關注民生”的優良傳統,把服務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全盟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國家改革發展的中心任務,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多做惠民之事,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民盟 發展 制度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