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正籌建20萬噸級養魚工船 將駐守南沙美濟礁

2014年09月25日 10:33 | 來源:中國科學報
分享到: 

  走出歷史:控制海洋就能掌握一切

  早在2500年前,古希臘海洋學家泰密斯托克利就曾預言:“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然而,我國對于海洋的觀念一直相當淡薄,建設海洋強國的概念也是時至今日才被明確提出。

  李乃勝從科技角度進行梳理,把中華民族對于海洋的認識分為五個階段。前三個階段是從遠古人類誕生時的靠海吃海,到有文明記載的漁鹽之利,再到從秦漢開始延續至今的舟楫之便。這三個階段特別是“舟楫之便”,商貿運輸逐漸成為海洋活動的主要內容,商貿文明最終演變成海洋文明的主流。

  第四個階段是新中國成立后出現的耕海種湖,即海水養殖。在中國水產品的發展歷程中,海水超過淡水,養殖超過捕撈。把海洋當成陸地放牧養殖,這是中國人創造給全世界的,因此可算作一個新的階段。

  現在則是第五個階段,李乃勝稱之為“探洋登極”階段。如果說以前我們的一切活動只局限在近海范圍,那么在這個階段,中國人已經實現了“考察四大洋,登上南北極”的目標。

  “正因如此,從這個階段看我們原來的海洋觀,越看越覺得差距之大。”李乃勝說。

  在海洋專家看來,中國不僅應有自己毗鄰海洋的主權,在海洋公共財產上更應有一席之地,而后者往往被看作海洋強國的一個重要標志。

  為什么我們只能是海洋大國,而不是海洋強國?對海洋的控制能力不夠、缺少海洋勢力,無疑是根本原因--這一點,在此次對于甲午戰爭的反思中,國內學者已有共識。對海洋控制力的進一步分析,則將矛頭指向海洋裝備。

  “我們現在最先進的調查船、實驗室,只要百萬元以上的設備幾乎都是國外的。”李乃勝說,無論從國防到科技到產業,海上裝備的國產化依然是瓶頸。

  此外,中國正面臨著嚴峻的海洋環境壓力,在發展海洋產業方面缺少關鍵技術支持。受技術裝備限制,我國對包括深海油氣在內的海洋資源,在探測方面已取得許多突破,但開采能力依然有限。

  “國家海洋局及其下屬的中國大洋協會正在東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爭奪3個礦區,其重要意義在于中國人已經意識到在海洋公共資源中必須占有一席之地。”李乃勝強調說。

  反思當下:海洋觀不立民族無法崛起

  從15世紀海洋技術興起到20世紀海洋技術革命,從《斯皮茨卑爾根群島條約》到《伊魯麗薩特宣言》,從1994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到如今的北極航道,隨著一輪輪藍色圈地浪潮的興起,海洋在逐步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海洋是整個中華民族外爭資源的一個關鍵點,不通過海洋獲取資源,沒有一個全球資源支撐,是不足以實現‘強國夢'這樣的宏大目標的。”上海海洋大學一位不愿具名的學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方略。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同建設“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今年6月,李克強總理在雅典中希海洋合作論壇上首次公開闡述中國的海洋觀,即“努力建設一個和平、和諧、合作的海洋”。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上,李克強總理再次強調了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和平、和諧、合作'六個字的提出非常關鍵,‘一帶一路'的建設也非常重要。”馬勇認為,中國應該與世界合作,建立和平、和諧的海洋環境,以互利共榮的心態,從原來的近海防御姿態中走出去。

 

  李乃勝則指出,我國“正站在海洋工業文明的起跑線上”。工業文明的發展在于海洋,戰略資源的獲取也在于海洋,“我們必須學會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獲取資源,獲取空間”。

  “發展成海洋強國的意義,就在于把我們的海洋主題從海洋商業文明轉向海洋工業文明。”李乃勝強調說。

  拓展未來:經略海洋須建產業艦隊

  距離海南三亞1000多公里的美濟礁隸屬南沙,是我國南海最南端的重要漁業基地之一。目前,在科技人員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漁民通過開展深水網箱養殖在當地扎下根。然而,由于島礁距離大陸十分遙遠,日常生產、生活物資的保障供給依然是最主要的難題之一。

編輯:曾珂

01 02 03

關鍵詞:南沙美濟礁 20萬噸級養魚工船駐守美濟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