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北京多地公祭烈士 老戰士憶戰友哽咽流淚(圖)
□現場
老戰士憶戰友哽咽流淚
83歲的溫景恒老人曾參與抗美援朝戰爭,“很多戰友沒能回來”。老人說起過去的一幕很是激動,“有個戰友駕駛戰機沖向敵人的彈藥庫,犧牲在了戰場上”。
老人說,電視上有關戰爭的影片、紀錄片,他必定看,“尤其是紀錄片,里面記錄了一些老戰友的故事”。老戰友每次聚會,大家就會念一遍犧牲戰友的名字,默哀。
老人說著說著哽咽了,低頭抹著眼角的眼淚,好一會兒才恢復平靜。“我們這些老同志覺得年輕人都淡漠了。”他說,這次國家設立烈士紀念日,太應該了,“忘掉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就會亡黨亡國的”。
烈士遺屬盼找到父親墓
昨天,烈士遺屬楊書芹參加了公祭。“國家這么重視烈士,沒忘了那些犧牲的人,我很感激。”楊書芹說,父親1953年犧牲在朝鮮戰場,后葬在了朝鮮松岳山一帶。
楊書芹說,今年4月她跟團去了朝鮮,“到了松岳山,一眼望不到頭的烈士墓,我找不到父親的墓,因為不能離團,沒時間細找。”她說,父親奔赴朝鮮戰場時,母親剛懷孕,她尚未出生,父親就犧牲了,母親一個人把她拉扯大,現在母親也去世了,“我特別希望能找到父親的墓地,到老人家的墓前看一看,就夠了。”
□數說
我國烈士2000萬
據民政部統計,我國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但由于戰爭年代條件有限,許多先烈沒有留下姓名。自2011年開始,我國開展了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按照部署,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計劃今年完成。更多無名烈士的姓名、生平等珍貴信息有望被尋回。
有關負責人表示,盡管年代久遠,尋找無名烈士英名的工作難度重重,但尋找工作將一直持續下去,讓更多的英烈能夠青史留名。
□觀點
以逝者教育生者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說,各國都重視并采取國家紀念烈士這樣一種教育方式。一方面,主流精神和核心價值觀不同于流行文化、消費文化,后者可以自然傳播,而前者則是需要理性支持,需要主流社會作出有效的主動行為。另一方面,節點和儀式更能聚焦大眾的目光,更能引起廣泛關注,“設立烈士紀念日,不僅僅是為了紀念逝者,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張揚精神,引領價值觀念,即以逝者教育生者,激勵生者。”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公祭烈士 烈士紀念日 9月30日 公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