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迎接新世紀迎接新世紀
懷念朱家溍先生
20世紀90年代初,杜廼松先生(左)與朱家溍先生(右)一起參加全國文物鑒定與定級工作。
朱家溍與杜廼松兩位先生都是我國文物界的大家,他們相識于上世紀60年代初,在故宮博物院共事。
1969年,兩位先生同時下放到湖北咸寧五七干校;90年代同時參加國家文物鑒定系統工程專家組……朱老的形象,在杜老的懷念中,一切都顯得平實、純樸而真切。
此花開盡更無花。有一種懷念,其心戚戚。杜廼松說:“他是一個真正的文物鑒定家。”
朱家溍先生駕鶴遠去已十年有余,今年是他誕辰100周年。日前國務院中央文史研究館、九三學社、紫檀博物館、嘉德拍賣公司幾個單位舉辦了朱家溍先生和王世襄先生的書畫遺留展,以示紀念。本人有幸參加這一紀念活動,感到很高興。同時也感到這一紀念形式很有價值和意義。
回顧我與朱老(平時大家對他的習稱)相識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初,我從學校畢業后到故宮博物院參加工作。當時我所在的業務部金石組辦公室與朱老等幾位老先生辦公室相鄰,朱老平易近人,這樣我與朱老也就漸漸熟悉了。說來也有緣分,1969年我們同時下放到湖北咸寧五七干校。20世紀90年代我們又同時參加了國家文物鑒定系統工程專家組,共事了8年時間。每年有很長時間一起赴外地鑒定文物,雖然我們專業不同(朱老主要負責玉器雜項,我則負責青銅器與古文字)。后來我們又先后成為國務院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一起聽報告,一起開會學習、發言,一起出差參觀考察等等,接觸就更多了。
知識淵博學養深厚
朱老國學基礎深厚,知識淵博。對先秦文獻和古文字學有著深厚學養,如對四書五經、先秦諸子等文獻的許多內容如數家珍。文獻目錄學更為熟悉,這與他在故宮圖書館工作較長時間有關。他愿意和我談古文字的研究,尤其是中國漢字構成的六書說。他說:他的文字學導師是北京師范大學研究《說文解字》的陸宗達教授。當時我就想,難怪他的基礎牢固。正因朱老國學與古文字學底蘊深厚,使他在傳統文化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是著名的清史和宮廷歷史的研究大家,造詣極深,社會名望高。我見到常有院內外學者或媒體記者向他求教或采訪有關清史等方面問題。他有問必答,真正做到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品德操守。他在最后的病中,也常來上班,并認真對待求教者。
2001年他受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之邀,面對社會觀眾講《清代禮俗》專題,座無虛席,贏得了廣大聽眾的贊譽。他曾對我說:近年拍的明清歷史劇,在道具和禮俗上的錯誤很多,誤導了觀眾。從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是很關心這方面問題的。
藝術造詣精深
朱老善于詩書畫。其詩詞高古典雅,辭藻華美,常融合情、景、理為一體。他臨了許多古代名家的帖和畫,細膩精美。書法上尤擅小楷,書法清純秀美,嚴謹不茍,有如美玉無瑕疵。中央文史研究館有時組織筆會,朱老總是抓緊時間多寫幾幅,那認真書寫的精神,會深深地留在人們的心里。他寫書法可以說沒有絲毫的商業性質,純粹是為公服務,體現了一個真正學者的情操。
他有著高深的京劇戲曲的藝術造詣。他曾師從著名武生楊小樓,扮演的關云長、林沖令人叫絕。翁偶虹先生曾評論朱先生:“身軀修偉、歌喉爽銳,猶能傳楊派之神……”
1969年故宮博物院大部分員工下放到湖北咸寧文化部五七干校,主要是在向陽湖做農業勞動,勞動中有時不是一個單位的連隊需要共同協作。故宮連隊曾與紅旗越劇團、勇進評劇團等單位共同勞動過,勞動休息時常開小型聯歡會。朱老等人也常常為大家清唱京戲,他那洪亮的唱腔,博得陣陣喝彩。劇團演員曾對我說:“朱老的水平在京劇界都是少見的。”
一個真正的文物鑒定家
朱老無私地將家族收藏的大量文物捐獻給國家。他是世家出身,家中曾收藏碑帖拓本、善本書籍、明清紫檀家具、宋元書畫等眾多珍貴文物。他與家族兄弟等將其全部收藏捐獻給國家,表現了他的大公無私和愛國主義精神。
他是一個真正的文物鑒定家,理論結合實際,掌握了多種文物的風格和特征,特別是明清時代的文物,如:玉器、琺瑯器、竹木牙角器、木器,等等。記得上世紀90年代我們為國家鑒定各地文物時,一次在山東孔府鑒定家具,其中不少精品在展廳展示,鑒定人要在展廳內邊走邊看邊鑒定,朱老很快將展示的這些家具鑒定完,他那熟練和驚人的速度使在場的所有人都深表敬佩。
朱老的著述甚豐,顯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例如:《春秋左傳禮徵》、《碑帖淺說》、《故宮藏善本書目》、《明清帝后寶璽》、《國寶》、《故宮退食錄》等等。其中《國寶》是1999年我國十大暢銷書之一,是國家饋贈外國元首的高級禮品。
唐元稹《菊花》詩:“此花開盡更無花”,元末王冕《墨梅》詩:“只留清氣滿乾坤”,比喻的是人的一種精神。朱老淵博的知識,敬業的精神,對傳統文化的貢獻,寬厚待人的品格等等,都是這種精神的體現。這顆璀璨之星,并未隕落,他會永遠深深地記在人們的心里。
(作者系著名學者、故宮博物院資深研究員、國務院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編輯:曾珂
關鍵詞:朱家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