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為什么故宮里的寶貝永遠是筆糊涂賬

2014年11月27日 10:07 | 作者:李光斗 | 來源:新浪財經
分享到: 

U8596P1081T2D171600F6DT20141127072450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李光斗

 

  如果管理缺位,給予權利的時候也給予了能力,權利不受監督。沒有監督的權利,就像讓貓看著魚,讓狗看著肉,肯定看不住。

 

  故宮里到底有多少件寶貝?想必故宮博物院的歷任院長,也未必能清點清楚。其實,最早把故宮的寶貝搞成一團亂賬的,是溥儀。

 

  紫禁城宮殿重重,輝煌壯麗。然而,在漫長的明清兩朝,這壯麗的宮室中,卻不斷地發生著盜竊勾當,到了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更是登峰造極。據溥儀回憶,就他所知,宮內太監們對故宮寶貝的盜竊幾乎從沒間斷。

 

  他大婚的時候,剛剛行過大禮,皇后鳳冠上鑲嵌的珍珠、寶石、玉翠竟然整個換成了贗品。溥儀打算整肅內宮,清點一下庫房的寶貝,然而計劃還未實施,藏有無數珍寶的建福宮就突然起火。大火燃燒了一夜,建福宮院內的亭臺館閣全都化為灰燼,無數珍寶典籍也都灰飛煙滅。

 

  但這場大火對故宮寶貝們命運似乎只是一個開始,故宮文物最為嚴重的流失,發生在溥儀身上。退位期間,雖然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但他自知皇宮已不可久住,于是陸續將歷代書畫珍品盜運出宮,盜竊活動一直持續到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才得以終止。故宮寶貝在這個時候,已經成了一筆記不清的糊涂賬。

 

  1968年,美國學者哈定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公地悲劇》的文章,里面設置了一個場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塊公共草場放牧。隨著人口的增加,牧民們想多養幾只羊增加個人收益,雖然他們明知草場上羊的數量已經夠多了,再增加羊的數量,將使草場的質量下降。

 

  在對此事的取舍上,牧民們都從自己利益出發,選擇多養羊獲取最快的收益。由于羊的數量增加,土地開始失去自我養護能力。最后,“公地悲劇”就上演了——草場持續退化,最終導致所有牧民破產。故宮里的寶貝在故宮這個“公共草場”上,也面臨同樣的“公地悲劇”風險。

 

  根據資料顯示,建國以來,北京警方有記載的故宮失竊案一共發生了5起,其中以第五起失竊案最受人關注。2011年5月10日,有網友爆料稱,8日凌晨零點左右,故宮保衛處一巡邏人員發現一可疑人員。

 

  由于該人身上有紅色印記,疑是故宮紅墻剮蹭,巡邏人員命令其原地蹲下后,立即打電話聯系、上報,但可疑人員隨后逃跑。故宮博物院經清點,丟失展品7件。雖然該盜竊案在58小時候后偵破,北京警方宣布抓獲犯罪嫌疑人,但對于丟失文物并沒有透露更多信息,只是表示部分展品被追回。

 

  有媒體報道稱,部分展品被追回,其他的則被嫌疑人扔進垃圾桶,原來這位手長眼拙的竊賊在盜得文物后將其拿到潘家園鑒定,當被潘家園街攤上的江湖把式告知是假的后,順手就將文物扔進了垃圾桶。

 

  如果說如此輕而易舉就將文物盜到手讓人們對故宮文物保護的能力產生懷疑的話,那么故宮后來曝出的各種“門”更是增加了人們對故宮文物安全的擔心。

 

  故宮珍貴文物被人為損壞均秘而不宣的“瞞報門”;前清宮舊藏木質屏風修復時被水浸泡而隱瞞不報的“屏風門”;私自拍賣5件北宋名人書札的“拍賣門”;還有故宮圖書館善本書庫部分圖書丟失,上報副院長后此事被壓下不讓追查的“古籍門”。這些“門”中,有不少是網友先爆料,然后倒逼故宮不得不對外承認的。

 

  2011年7月30日,有網友爆料,“故宮又出大事了”。第二天,故宮博物院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因科研人員操作失誤被擠壓損壞,此時距離事故始發的7月4日已過去了26天。

 

  蹊蹺的是,有網友發現,8月1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播出的《共同關注》節目中,曝光的破碎宋瓷照片與故宮官網上的哥窯青釉葵瓣口盤圖片明顯不符,因此引來了一片質疑:毀壞的難道是贗品?破碎宋瓷照片曝光,看圖片其“長相”明顯與官網不符,難道是被掉包?

 

  對于網友的質疑,故宮回應說官網公布照片并非受損宋瓷,絕不存在文物掉包或贗品之說。當時故宮官方網站提供的“故宮藏品信息”中,唯一一張名為“哥窯青釉葵瓣口盤”的宋代藏品圖片,并非此次被壓碎的瓷器。

 

  故宮藏品中,同一名稱的瓷器不止一件,且用不同的編號表示,每一件物品盡管“大名”一樣,但其形狀、外觀略有差別。故宮通過央視向社會公布的圖片,才是此次真正受損的哥窯瓷器。

 

  到底被毀壞的是哪件文物,最后在人們的質疑中不了了之,對于損壞文物的工作人員,故宮只是表示會給予處分,具體什么處分,故宮并沒有細說。

 

  這讓人不由得想起了承德外八廟案,肇事者也是內部工作人員。2002年10月28日,在香港的一場拍賣會上,來自內地的兩件清代皇家文物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件是清朝乾隆蓮花瓣座粉彩描金無量壽佛坐像,另一件是清朝乾隆銀壇城。

 

  這兩件拍品引起了一位北京客人的驚愕。拍賣會結束后,他就這兩件文物跟北京方面進行了確認,結果發現這兩件拍品原本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并且從文物去向登記上看,它們已于1972年前后調撥到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外八廟管理處。

 

  外八廟的文物怎么會出現在香港拍賣會上?在對承德外八廟進行一系列調查后,確認外八廟文物管理處保衛部主任系作案嫌疑人,并且其在擔任承德市文物局外八廟管理處文保部副主任、主任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共竊取承德市外八廟館藏文物259件。

 

  除此以外,辦案人員還意外地發現外八廟庫存的文物中竟有數十件為贗品。最終這位監守自盜的外八廟文物管理處保衛部主任獲判死刑。此案被盜文物之多,規格之高為建國以來罕見,案情錯綜詭異,被視為中國文物界的“第一大案”。

 

  從這一系列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故宮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號稱“京城第一保衛處”的故宮安保體系極其嚴密,號稱“內外監控無盲點”,但就是這樣一個如此嚴密的安保措施卻被一個自稱“臨時起意的游客”破解,這不能不讓人懷疑。

 

  對監控器問題,故宮方面并沒有透露更多情節。有專家認為故宮2011年的失竊案很“離奇”,他分析,竊賊作案前,應當是先切斷了電源,致使監控室沒有監控到情況變化。但試想一下,故宮監控器的電源是能隨便切斷的?切斷后監控室的人會沒有發覺?一個臨時起意的人能對故宮的情況如此了解?

 

  至于被毀壞的文物,故宮對外宣稱會積極對其進行修復,但常識告訴我們,即使依靠先進的科技可以讓這些被毀壞的文物重新粘合,它也只是一件“仿制品”,其文物價值已經不能與原件同日而語。就像王菲和謝霆鋒,一個嫁了一圈,一個娶了一圈,最后又走到了一起,破鏡難圓,錯過的緣分,還能跟以前那般幸福么?

 

  承德外八廟文物盜竊案看似偶發,實有其必然性,如果不是香港的那場拍賣會,不是恰好有熟知故宮藏品的專家到場,可能永遠不會被人發現。

 

  再回到“公地悲劇”的例子,由于公共草場沒有人維護,放牧羊群數量沒有人監管,造成了悲劇的發生。后來將草場私有化,分給每個放牧人,才解決了問題。

 

  “公地悲劇”說明,當資源或財產有許多擁有者時,他們每一個人都有權使用資源,但沒權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將導致資源過度使用。“公地悲劇”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會讓人運用各種手段將國有產權、國有資產權益以及由此而產生出來的國有收益轉化成非國有產權、非國有資產權益和非國有收益,或者以國有資產毀損、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由于國有產權的虛置和模糊,國有企業成為眾人的“公地”,于是資產流失的“悲劇”隨之發生。

 

  故宮是國有資產,文化部、文物局、旅游局等機關根據各自的情況分別對其進行監管,由于沒有專門的立法規范,讓故宮的資產監管比較混亂。具體表現為監督管理機構法律地位不明確,集經營者和監督者于一身,不能統一監管全部國有資產;對于故宮的經營活動的決策過程缺乏監管,隨意性較大,財務制度缺乏透明。這些給故宮的管理帶來了真空,在給人們尋租空間的同時,也讓故宮的文物面臨著管理風險。

 

  就像故宮的房間,到過故宮的人可能會有印象,到現在為止故宮的不少房屋還是不對外開放的,何故?沒有修繕。拋開其他,故宮每年光門票收入就達幾億元,卻未在基本的修繕上投足資金,這跟故宮的收支管理混亂不能沒有關系。  “公地悲劇”牽扯到制度經濟學概念。制度經濟學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國有資產可以無償劃撥,另一個是權利受到監督,給你機會的時候不給你能力。古時候皇帝后宮佳麗三千,一個人管不過來,他就將管理權力交給了太監,但是他給太監權利的時候并不給太監能力(以免禍患亂后宮)。

 

  如果管理缺位,給予權利的時候也給予了能力,權利不受監督。沒有監督的權利,就像讓貓看著魚,讓狗看著肉,肯定看不住。

 

  由于缺乏監督,有人盜竊故宮就可能有人盜竊地方文物館,故宮工作人員不小心毀壞文物,各地方文物保護單位也會有同類事故的風險,承德外八廟內部工作人員敢打劃撥文物的主意其他地方不能保證就沒有。

 

  這樣算來,故宮到底有多少文物,還可能真是一筆糊涂賬。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華盛智業•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故宮 文物 糊涂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