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工人非洲打工記:收入是國內幾倍 感嘆像坐牢
只能在廠區活動
感覺像坐牢
河北籍農民余亮是在2010年6月赴非洲打工的,他去的國家是利比里亞。作為一名鋼筋工,他參與的工作是利比里亞邦礦鐵礦項目建設。余亮今年40歲,他去非洲是源于老鄉的介紹,而他之所以選擇去非洲打工,是因為“那里的收入是國內的兩三倍,而且基本沒別的開銷,錢可以存起來”。但余亮對記者坦言,“非洲的錢并不好賺”。
余亮還清楚地記得,剛到利比里亞邦礦鐵礦,還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要開工建設,首先就要砍伐樹木。“一人多高的灌木叢漫山遍野,里面不僅有野獸,更有毒蛇。剛開工的時候,我們工地的測量工在測量放線時,一條毒蛇離他只有幾公分,要不是當地人眼疾手快,一刀砍掉蛇頭,后果不堪設想。”余亮說,那名測量工每每講起此事,都深感后怕。
由于工地所在地沒有電網,項目部只能用從國內運來的發電機自行發電,以保障基本生活所需。當地經濟條件落后,而且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兩季,到了雨季的時候,蔬菜品種非常少,價格又貴,只能吃土豆、卷心菜之類。這些其實不算什么,最令余亮郁悶的是,業余時間除了看電視和原來下載的電視劇外,就沒有其它事可做了。
他告訴記者,公司為便于加強項目管理,所有人員基本都只能在廠區內活動。他所在的廠區算是一個“小社會”,有廚師、醫生,也有澡堂、餐廳。此外,公司為了保證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一般情況下都不允許個人單獨外出,除非三五個人經批準后可以在附近溜達一下。“每天都是工地和宿舍‘兩點一線’的生活,非常難受,感覺像坐牢似的。所以我一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圍著村子轉一圈,見個人就跟他聊上兩句,那種感覺你體會不到。”余亮說。
今年,非洲遇上埃博拉疫情,余亮的家人都非常擔心,多次打電話希望他能回國工作,一家人團聚。但為了在國外多賺點錢養家糊口,余亮還愿意再堅持幾年。高薪與“高辛”并存
赴非打工不易近年來,隨著國內企業在非洲投資的增多,非洲成了中國工人打工的新去處。
據2012年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透露,在非洲工作的中國人有100萬。記者了解到,這100萬人中,有像聶新民這樣的普通打工者,也有資金雄厚的企業家,還有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他們的夢想不同,生活狀態各異。但基于高薪或高回報的誘惑,他們都選擇離開祖國,遠赴非洲。
一個人在異國生活并不容易。在去非洲之前,他們也許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顯然,實際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并非他們想象的那樣,真實的困難也并非他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接受記者采訪的這三名工人,盡管有人擔心得瘧疾,有人抱怨工作環境差,還有人感嘆在非洲打工像坐牢,但仍有兩個人選擇繼續堅守,因為“收入畢竟可以達到國內的兩三倍”。
另外,記者在“非洲出國勞務”、“非洲建筑群”等QQ群以及“去非洲網”、“中國國際勞務信息網 ”等網站發現,咨詢去非洲打工事項的農民工不在少數。12月1日,記者以建筑工人身份在“非洲出國勞務”QQ群聯系上了一位出國勞務公司的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目前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增多,急缺瓦工(抹灰,砌筑,貼磚等)、木工、鋼筋工、水電工等工人,“如果想去,趕快報名吧,3至6個月就能辦下來簽證”。
當記者問及去非洲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時,該工作人員表示,“一般都要求身體健康,有上崗證,技能操作證書,當然,有的公司還要求具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有的公司還要考試,不一定。”
而對于“企業為什么不在非洲招工人,而是招國內的人過去”的問題,該工作人員稱,“非洲工人技能差,一般都是國內工人過去后逐漸帶當地工人,當地工人技術熟練后,企業就會逐步減少國內工人的招聘,畢竟在國內招人成本還是很高的。”本報記者 楊召奎 本報通訊員 羅三玲
編輯:羅韋
關鍵詞:非洲 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