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呼格父母獲賠償將為兒子遷墳 上訪者每天登門取經
原標題:呼格父母獲賠償將為子遷墳 上訪者每天登門取經
[摘要]呼格父母領取到205萬國家賠金,稱將為呼格買一處新墓地。呼格案再審宣判后,上訪者每天登門“取經”,呼格母親表示,“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之前的樣子,但我一老百姓,能有什么辦法呢?”
2月3日,呼格父母在家中手持《受理國家賠償費用支付申請通知書》。當日,他倆去銀行提取了205萬余元的國家賠償金。劉文華 攝
昨日上午,呼格吉勒圖的父母李三仁、尚愛云夫婦從內蒙古自治區高院處,領取了國家賠償金205萬余元。由此備受關注的“呼格案”告一段落。老兩口表示,這筆錢將首先用來為呼格吉勒圖購買一處新的墓地。下一步,呼格父母表示將關注此案的追責情況。
新京報記者獲悉,在前幾天閉幕的內蒙古“兩會”上,該案被寫進“兩院”的工作報告。內蒙古自治區高院院長胡毅峰認為,此案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依法治國、弘揚內蒙古政法機關正能量的典型案件。
沒打算用賠償金買房子
昨日上午9時許,李三仁、尚愛云夫婦在律師的陪同下,趕到內蒙古高院領取呼格案的國家賠償金,一共205萬余元。
李三仁介紹,高院支付了國家賠償金的支票,隨后還安排法院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陪同夫婦倆到銀行,將這筆錢存入二老的個人銀行賬戶。
宣布再審、再審宣判、作出國家賠償決定,再至昨日兌現國家賠償,“呼格案”走完這一系列程序僅耗時兩個多月。尚愛云對此表示滿意,她認為,這是依法治國的具體體現,“非常的公正、合理”。
拿到國家賠償后,面對這筆錢,呼格家人感情復雜。李三仁解釋,這筆錢是呼格吉勒圖的命換來的,和自己勞動掙的錢完全不一樣。
李三仁介紹,會先給兒子買一塊像樣的墓地。呼格吉勒圖現安葬在呼市郊外,當年草草下葬,尚愛云說,墓地的“地方也不平整,而且現在附近蓋起了很多房子,墳已經快到了村子中間了,不遷不行”。
呼格的墓地現只剩下一個小土堆,而且面臨拆遷。呼格家人已看了兩處墓地,造價在七八萬左右,但尚愛云希望“再看看”。
目前老李一家還住在簡陋的兩居室中,有人提議用這筆錢換個好房子。老李表示,近期沒這打算。他甚至表示,即使看病也暫時不會花這筆錢。
上訪者每天登門“取經”
昨晚,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尚愛云心情大好,“18年了,今年終于能過一個開心的年了!”
進入臘月后,尚愛云早早就買好了年貨。電話里,這位記者印象中一直愁容滿面的老人開心地聊天:“你應該能聽出來,阿姨比以前狀態好多了。”
尚愛云介紹,呼格案再審宣判后,家里發生了許多變化。“現在家里就沒消停過”,老人介紹,之前一直是接待記者,現在是接待上訪者,“哪兒都有,上海的、山東的,每天不斷。”
一位山東中年婦女懇求尚愛云出面,請求內蒙古高院給山東高院打個招呼,讓她見見孩子。她和丈夫離異,孩子判給了丈夫,但前夫一直不讓她看孩子。
尚愛云非常同情,但也覺得這個女人的想法“很幼稚”。呼格案的成功翻轉,讓眾多上訪者看到希望,他們登門拜訪,希望能夠獲得經驗,以復制這一“奇跡”。
“有些人真的很可憐,又是大老遠來的,但我一老百姓,能有什么辦法呢?”尚愛云說。她說,這些上訪者都只看見呼格案今天的成功,而沒有看到她之前的艱辛。
尚愛云表示,自己只能陪著對方聊天,然后提供一些記者的電話給對方。
“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之前的樣子”,尚愛云表示,那段申訴的經歷“不堪回首”。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呼格父母獲賠償 205萬 國家賠償金 上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