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發改委: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努力開創三農發展新局面
原標題:發改委: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努力開創三農發展新局面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著力抓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努力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平穩發展。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全年糧食產量達到60710萬噸,比上年增加516萬噸,實現了“十一連增”,糧棉油、肉蛋奶、果蔬魚等農副產品產量生產穩定。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6%,主要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作物耕種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1%,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比超過52%。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989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實現“十一連快”,城鄉居民收入比降到3:1以下。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近年來,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用于農業農村建設的比重均超過50%。大力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目前國務院確定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已開工建設57項,其中2014年新開工17項。全年安排用于糧食生產的中央預算內投資達到224億元,比上年增加22.7%,其中安排119億元用于《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確定的800個產糧大縣田間工程建設,畝均中央補助投資由400元提高到1200元。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退牧還草、石漠化治理等重點林業和生態工程,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央確定的再減少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等任務超額完成。
三是農村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緊緊圍繞解決好“三個1億人”問題,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定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農村宅基地、征地制度等改革試點方案。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發布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等文件,全國農村承包耕地流轉比例已達30%左右。完善農產品價格和市場形成機制,啟動實施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印發實施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提出了統籌實施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等7大工程措施,著力修復產地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制定印發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實施意見,加快建立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中央1號文件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四化同步發展”和“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完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
第一,繼續加大惠農強農政策力度。一是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比重不下降。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耕地保護補償、生態補償制度。二是創新涉農資金運行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下放審批權限,有效整合財政涉農建設性資金。切實加強涉農項目事中事后監管。三是繼續執行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總結新疆棉花、東北地區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完善補貼方式,降低操作成本,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兌現到農戶。積極開展農產品價格保險試點。合理確定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儲備規模。完善國家糧食儲備吞吐調節機制,落實新增地方糧食儲備規模計劃。
第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在做強農業的同時,通過更有效的組織方式和更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把農村一二三產業的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相互促進,實現共贏。一是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支持主產區發展畜牧業、糧食加工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發展農業服務業,創新流通方式和流通業態,推進電商與實體流通相結合,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推進各種形式的對接直銷。二是充分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拓展農業發展空間。要扶持發展一村一品、一鄉(縣)一業,壯大縣域經濟。三是將新技術、新的經營業態、新的商業模式等引入農業,積極利用電商、物流等現代商業模式對農業生產經營方式進行改造。四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從產業鏈增值中獲取更多利益,合理分享初級產品進入加工銷售領域后的增值利潤。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強農惠農政策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