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凝聚起戰勝災害的“中國力量”
——西藏地震災區基層黨員干部群英譜
從地震重災區樟木鎮轉移到日喀則安置點內的受災群眾(5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5月1日晚,吉隆邊檢站尕麻旦增政委(右)為受災群眾捐款。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莊嚴承諾,共產黨人視群眾利益高于一切
群眾的痛苦,就是共產黨員的牽掛;人民的期盼,就是共產黨員的動力。在喜馬拉雅深處,在地震災區的每個角落,共產黨人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為群眾送去黨的關懷,讓人民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在吉隆鎮熱瑪村,為防止群眾到倒塌的房屋內取東西引發次生災害,村里成立了安全巡邏小組,“兩委”班子、雙聯戶代表及駐村干部分組巡邏。村委會主任次旦明久本來不用每天巡邏,但他不放心,堅持每晚巡邏到深夜。
在邦色臨時安置點,絨轄鄉倉木堅村黨支部書記班久正在帳篷外巡邏,查看山上的滾石。他的兒子正在感冒發燒,妻子因在地震當日被滾石砸中,縫了5針,頭上還裹著白色的紗布。“我們村干部都忙著救援和轉移群眾,根本來不及照顧妻兒,心里有點過意不去。”班久靦腆地對記者說。
舍小家,顧大家。在地震災區,許多共產黨員作出了相同的選擇。吉隆鎮乃村的尼瑪是一名有著6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地震后,他主動讓出已長出綠苗的青稞地,供群眾搭建帳篷。當大型車輛往村里運送物資因路窄過不去時,他又讓車子從已種好土豆的地里駛過。在他看來,“黨員的稱呼不是符號,就是要在大家困難時懂得奉獻”。
在吉隆鎮衛生院,醫生拉巴卓嘎在“帳篷診所”里整天忙個不停,眼睛有些發紅,臉色蒼白。她的丈夫在地震中腿骨骨折,兒子也受傷。但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拉巴卓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無暇照料自己的親人。
共產黨沒有私利,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危急關頭,基層黨員干部不怕犧牲,兌現了自己的莊嚴承諾。
地震瞬間,中尼邊境友誼橋頭,口岸聯檢大樓附近的邊民、商戶、游客亂成一團,過關的人群在尖叫。對面的尼泊爾立賓山不斷塌方,滾石從上千米的高處落下,砸向波曲河對岸的我方境內。為避免驚慌失措、四處逃散的人群被亂石砸中,發生踩踏,聶拉木邊檢站官兵手拉手圍成一圈,把從建筑物內撤出的近百名群眾圍在兩片塌方帶之間的安全地帶。在首次強震后的3個多小時內,人墻內的群眾增加到了500多人,而這道人墻始終沒有半點松動。
駐守邊境的解放軍某部,在營房遭受損毀的同時,緊急組建搜救小組前往人口最密集的樟木鎮迪斯崗村營救群眾,共救出8名重傷、10名輕傷群眾。從總部機關下來鍛煉的汪澤元幾次被余震震倒,導致腰部受傷,但他硬是忍著傷痛,堅持和戰友們一起將受傷群眾抬到7公里外的鎮醫院救治,直到最后痛得兩腿打顫,直不起腰來。
在眾多受損路段中,通往樟木鎮的公路是名副其實的“鬼門關”:山高溝深,路中間是十幾處大如卡車般的巨石,作業面狹窄,爆破難度極大……300多名武警交通、消防和地質專家等,30多臺大型機械設備和車輛,雙向作業,冒著飛石如雨、塌方不斷的險情,全天候輪班作業,全力清理阻塞路段。
每當山頂滾石如同冰雹般砸下來,安全員迅速吹響緊急哨音提醒避險,參戰指揮員沒有一人退縮。“完全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干活!”武警交通二支隊十一中隊操作手祁亞軍感慨道。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在世界屋脊巨大的地質災害中,正是共產黨人勇于擔當的氣魄和先進堅強的政治本色,有效團結、動員各方力量,在震級高、災情重、救援難度大的困難面前,創造了傷亡人數相對較少的抗震救災奇跡。
地震過去20多天,在吉隆鎮乃村巴桑多吉家,大女兒丹增普次告訴記者:“地震時,我和妹妹被壓在廢墟下,多虧村里的黨員干部把我救了出來。”她點起一盞盞酥油燈,為逝去的親人祈禱。
小山村一如往日的寧靜,藍天白云下,牛羊徜徉在高原牧場,青稞田、蕎麥地一片翠綠,農民們在田野里辛勤勞作。
微風過處,喜馬拉雅山區迎來又一個春天。(參與采寫記者:邊巴次仁、拉巴次仁、張京品、魏圣曜、劉洪明)(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尼泊爾地震 抗震救災 中國力量 英雄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