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建構屬于自己民族的設計意象
我們必須建構屬于自己的設計意象,它是一種民族意象、文化意象、美學意象。而且僅有先進的科技是不夠的,必須有文化的養分,有來自生活的、藝術的、美學的涵養,工藝美術是天然的土壤和母體。
當前,“文化創意+”與“互聯網+”興起,工藝美術有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啟動這一資源優勢,還將在設計與文化創意助推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推動作用,進一步激發新型業態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
在社會和文化轉型發展過程中,對于如何看待工藝美術的價值、如何建立傳統造物與當代生活的聯系、如何以我們民族最源遠流長的工藝文化來涵養當代的設計和制造等,亟須在文化自覺和自信的意義上加以深化和落實。要切實改變工藝美術與當代藝術設計、創意產業發展、民眾生活需求脫節的情況,實現工藝美術在當代的發展,發揮工藝美術在全球化過程中的文化競爭力。“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設計上以東方文化為主體、西方文化為應用”是一個途徑,通過包含豐富民間智慧、信仰、生活意涵的工藝轉化、工藝現代化,實現具有自己文化意象的設計和創造。
工藝美術是東方文化和民族的象征,也是創意經濟發展的重要文化財富。要從中國文明史的意義上來認識工藝美術的價值,它絕不是被機器工業簡單淘汰的過時產物,而是重要的文化要素和美學載體,是我們這個民族最獨特的創造力,是文化的獨創性和競爭力所在。快速工業化以來,我們對傳統手藝的認識、對工藝美術的認識往往停留在產業加工階段,沒有上升到文化、哲學和精神層面的認同。但如果放棄我們數千年積淀傳承的文脈,任其流失、沒落、邊緣化,一味模仿西方大工業背景的設計,我們將失去文化層面的對話交流的主體性,設計也缺少本土生活的環境和內涵。
我們必須建構屬于自己的設計意象,它是一種民族意象、文化意象、美學意象。而且僅有先進的科技是不夠的,必須有文化的養分,有來自生活的、藝術的、美學的涵養,工藝美術是天然的土壤和母體。葉芝在一篇文章中所說,“智慧通常以意象的形式出現”。工藝美術里包含這樣的意象,它有我們所有華人甚至是東方人直接透過視覺形象就能領會的意涵。所以,必須從文化意義上深刻認識工藝美術中包含的價值理念、基礎工藝、造型形態等,進一步建構它與當代生活和創意產業的聯系,這也有助于增進文化的認同。
實現工藝美術的當代價值,要面向當代的發展現實需求,做好傳統手工藝的資源轉化,包括當代的品牌推廣和當代的生活融入。最近我在南方調研時發現,在中緬邊境有翡翠、玉石等很多非常好的資源,但是工藝水平比較低,缺乏“就材加工、量材為用”的傳統手工藝原則的充分應用。如果我們的工藝創造性下降,工藝的創意比較匱乏,工藝市場也會逐漸丟失,必須認真反思。當下,工藝美術行業的低端發展需要拯救,要從工藝文化層面上進行疏導,重新進行工藝產業布局,并改造工藝美術人才的培養模式。從根本上說,做好傳統工藝美術資源的當代轉化,一方面,要對工藝美術進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包括工藝美術的傳統造型、工藝技法、圖形紋樣、材料材質以及所依托的生態環境和文化空間等,找到轉型發展的可行路徑。在保留核心意象的前提下,當代新的材料工藝技術可以成為工藝美術創新發展的機遇。另一方面,要對當代生活方式、生活空間和消費群體進行細分,找到工藝美術與日常生活的銜接點。比如社區老年群體、都市青年女性、啟蒙階段的少年兒童等,手工藝的體驗不僅是一種休閑方式,也是一種心性的、創造性的體驗過程,只有建立了這樣具體而又普遍的聯系,才能真正喚起公眾對于手工藝文化的認同。
在這方面,臺灣Yii計劃取得了很好的經驗,它“有政策、有目標,不以市場取向去研發,而以原創價值性及原創獨特性為創作目標”,創造了新的美學表現,實現了中西美學的交融,以當代設計的形式復興了傳統工藝,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我們有很豐厚的工藝美術資源,更需要開掘這些資源寶庫的人,如何把這些文化資源轉化好、發展好,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
編輯:水靈
關鍵詞:建構 屬于自己民族的 設計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