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溫暖,一直在延續

全國政協建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精準扶貧綜述

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不到6年時間,扶貧開發工作更具緊迫感

2015年09月25日 08:49 | 作者:汪俞佳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扶貧,一個沉重而必須面對的話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貧困人口大量減少,貧困地區面貌顯著變化,但扶貧開發工作依然面臨十分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

  9月24日下午,全國政協禮堂金廳,一場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精準扶貧建言的雙周協商座談會正在進行。會議由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同志、全國政協委員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圍坐一起,獻計獻策,氣氛熱烈。

  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不到6年時間,扶貧開發工作更具緊迫感。如何在新形勢下打好扶貧攻堅戰,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從“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貧到“滴灌式”的精準扶貧轉變?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也是全國政協領導層和委員們一直關注的焦點。

  關注,正是希望沉重話題不再沉重!

  持續奔走 真情建言

  在落后中發展,在發展中落后,似乎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繞不開的怪圈。如何讓這些地方真正走出貧困,實現跨越式發展?2004年以來,全國政協一直努力尋找行之有效的路徑。

  從云貴高原到隴西荒原,從大山深處到棚戶陋室,全國政協民宗委多次率調研組來到我國最貧困、最落后的地區,察真情、看真貧、建諍言,提出的許多建議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和批示,并被國家有關部門借鑒和采納。

  如今,循著時間節點回望,那份濃濃情意依然清晰可見———

  2004年至2012年,民宗委聯同湖北、湖南、重慶、貴州三省一市政協,多次組織委員赴武陵山區開展調研,足跡遍及52個縣市。在調研基礎上,民宗委還聯合地方政協舉辦了四次“武陵山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就區域發展、交通、旅游等問題向黨中央、國務院報送一系列建議。

  2012年,民宗委就“滇桂黔石漠化地區扶貧攻堅”赴廣西開展調研,對片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科教扶貧等提出多條建議。

  2013年和2014年,民宗委先后兩次就“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赴云南、貴州、四川三省交會的烏蒙山區調研,提出加大交通投入、優先發展教育、發揮金融服務在扶貧工作中的作用、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等多條建議……

  關注,從未停止。

  2015年是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謀劃“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關鍵一年。擔起責任與使命,懷著牽掛與真情,全國政協又一次迅速行動。

  7月初,“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精準扶貧”情況介紹會召開,以全國政協民宗委主任朱維群為組長的調研組正式成立。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負責人到場介紹相關工作進展情況,與調研組交流座談。委員們廣泛聽取各方情況,理清調研思路。

  座談會的召開,標志著新一輪調研序幕正式拉開。

  傾聽基層 扎實調研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如期實現宏偉目標,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要掌握第一手情況,不能靠空談,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精準扶貧究竟存在哪些突出難點和問題?各地又有哪些經驗可以復制借鑒?7月8日至14日,調研組遠赴寧夏和貴州,深入農戶校園,走進工廠車間,試圖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精準”的核心是瞄準。2014年起,一項規模浩大的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在全國各地深入開展,近1億扶貧對象、12萬個貧困村開始逐步建立“專屬檔案”。在調研組看來,這項龐大而復雜的基礎工作完成后,扶貧開發將告別底數不清、目標不準的“漫灌”扶貧,轉而進入更加有的放矢、精準到戶的“滴灌”扶貧新階段。

  一份檔案一份情,一個農戶一對策。寧夏在識別方法上,堅持“五比五看”———比家庭收入、看經濟來源;比家庭資產、看消費水平;比家庭勞力、看勞動觀念;比生活環境、看居住條件;比貧困程度、看致貧原因。貴州實行精準扶貧“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群眾提出貧困申請后,村民小組住戶摸底,村委會審查并進行公示,鄉鎮黨委、政府審核確定后再次進行公示,群眾全程參與和監督。

  當然,建檔立卡不僅是簡單的貧困戶登記,更重要的在于找到致貧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措施。“雖然工作量比較大,成本比較高,但相對于提高扶貧開發效益而言,這些投入都值得。”朱維群感嘆。

  然而,脫貧的標準僅限于此嗎?貧困人口年收入超過2300元就能在貧困戶檔案中銷號?返貧的可能性有多大?一路上,調研組的思考從未間斷。

  “到過的地方越多,我越有種擔心,怕一些地方僅僅以‘數字’脫貧為目標,只要年收入超過2300元就認為完成扶貧任務,也許這家補助兩頭牛,那家給點扶貧資金,從收入數字上看是脫貧了,但明年呢?沒有了扶貧資金怎么辦?”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調研組副組長杜鷹內心充滿疑問和擔憂。

  7月12日到達的貴州省畢節市達溪鎮冷底村,給了調研組一個小小的驚喜。村里招商過來的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在當地建成了食用菌生產基地,生產大棚全面建成投產后,將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當地農民承包大棚進行種植,公司再統一收購產品,以此輻射帶動當地2萬農戶進行食用菌栽培,幫助農戶從根本上脫貧增收。

  “貧困是長期形成且動態存在的,這就決定了扶貧并非一蹴而就,要有長遠的眼光,依靠產業帶動,使在初期沒有能力依靠自己走出貧困的村民有所依托。”杜鷹如是說。

  兩省區初步探索出的好做法好經驗得到調研組的肯定,但由于自然和歷史等諸多因素,當地扶貧任務依然艱巨。調研期間,兩省區都不約而同提到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對貧困地區脫貧的制約問題。

  扶貧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調研組認為,要盡快解決好老百姓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加快推進貧困地區的房、水、路、電和特困群體生活改善五大工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向貧困村覆蓋。

  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并不是一組組冷冰冰的數字,它背后,意味著一家一戶因貧而困的生活。調研組走近他們,正是希望準確反映他們的呼聲,幫助他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正是這份關注與牽掛,我們的調研才會一直在路上。”調研組成員、全國政協委員王偉深有感觸地說。

編輯:薛鑫

01 02

關鍵詞:全國政協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精準扶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