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中國式養老新觀察 如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善養
居家養老享服務,失能老人享醫護,旅游景區享生活……“銀發浪潮”中,一些老人的養老生活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居家養老服務站:老人“上班”的地方
重陽節前夕,合肥市包河區望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里,半小時一場的中醫健康理療服務幾乎座無虛席。十多位老人分三排坐下,雙腳放在與養生足浴盆有些相似的平經調養儀中,專注地聽著面前的專業理療師講授著中醫養生之道。
今年64歲的李旗老太太搬到望湖社區一年多,自從聽說社區里有居家養老服務站免費提供的健康理療服務后一有空便往這里跑。
“來這里后,我靜脈曲張的老毛病有了很大改善。”對于李老太來說,居家養老服務站既能放松身體,又能認識許多“老”朋友,“平日里女兒女婿上班,小外孫上學,這里就是我‘上班’的地方。”李老太笑著說。
望湖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王棟介紹,這樣的健康理療服務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為社區老人提供的諸多養老服務之一。養老服務站還為社區老年居民提供上門送餐、生活照料及康復理療等各項服務,并每月定期安排社工和志愿者上門訪視老人、陪老人讀書看報等。
記者了解到,安徽合肥、岳西、浙江金華、吉林松原等地都有政府推行的“居家養老服務”,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
長期關注養老服務的王棟表示,希望居家養老這一領域能有更多的社會專業力量加入,利用社會化手段引入專業化人員,讓老人們能夠老有所養、老有善養。
醫養結合 解放子女時間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今年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指出,醫養結合需求較大是我國家庭發展變化的突出表現之一。目前,全國多地已經開始探索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
兩年前,當母親因腦梗被送進安徽省一家醫院住院時,陶懿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一下重了許多。
“在醫院和家之間來回跑,原來的生活被打亂,家里每個人都感覺累了許多。”當陶懿的母親出院后,這個擔子并沒有減輕,由誰來陪護失去自理能力的母親成了陶懿一家的“難題”。“母親150斤,她自己又不能動,護理起來太困難,找了幾個保姆都是干幾天就走。”陶懿說。
當陶懿聽說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團醫院濱湖醫院里有醫養結合的老年科時,便把母親送了過來。記者在兩人間的病房里看到,獨立衛生間、懸掛式電視機、落地玻璃窗、紅色儲物柜等一應俱全,床頭分布著各種功能的白色插頭和按鈕,老人和家屬可隨時通過按鈕進行呼叫。
老年科設立“托護養老”和“醫保住院”兩種管理路徑。當入院老人需要疾病診療時,便進入“老年科住院病人”信息系統,按照“醫保住院”管理路徑進行住院管理。當老人不需診療時,則進入“老年護理院”信息系統,享受專業照顧、病情觀察、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和康復指導。
陶懿給記者算了筆帳,當母親身體不舒服需要“醫”的時候,就可以享受醫保報銷,最近一次的治療花費9000多元,報銷后只支付了約2000元。當母親身體好轉需要“養”時,每月支付4000元左右的護理費、床位費、伙食費等即可。
“如果請24小時保姆,一天150元,一個月光保姆費就要四五千元,病了還得往醫院送,全家都得跟著忙。現在這樣就不用專門請保姆了,子女的時間也解放出來了。”陶懿說。
如今,濱湖醫院老年科已開設5個醫養結合病區,開放床位數2百多張,其服務對象輻射省內外,吸引了上海、江蘇等地老人入住。
外出旅游享受生活
國慶長假已過,重陽佳節來臨,許多在線旅游網站上紛紛打出“老年旅游”牌。70周歲以上老人可免票入景區、免費乘坐公交地鐵……越來越方便的交通方式以及生活觀念的改變,讓更多老年人愿意選擇外出旅游享受老年生活。
安徽省巢湖市的田阿姨是老年大學的學生,退休后的她喜歡旅游,近幾年跟著旅游團去過新馬泰、臺灣等地區享受養老生活。在她看來,能夠避開節假日出行高峰期,跟著旅行社出去玩,是個不錯的選擇。
“父母辛苦了大半輩子,老了總是在家待著,我們平時忙工作也沒多少時間陪他們,就想著讓父母出去轉轉,讓他們也享受享受。”合肥市的秦凱就打算在網上給父母選個靠譜的老年團作為重陽節禮物。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老年游市場的參差不齊和安全隱患成為許多家庭的后顧之憂。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指出,加快制定實施全國老年旅游發展綱要,規范老年旅游服務,鼓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旅游產品。
安徽一家旅行社的朱小姐表示,老年人在申報旅行團前,一般會讓他們的家人簽訂協議。在出行過程中,國內出行多半會安排旅游專列,超過一定人數時將會配備隨行醫生。如果有老人在旅行過程中出現身體不適,隨行醫生會進行簡單處理后,送到當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秦凱表示,從家庭的角度來說,希望老年旅游市場能夠有更多安全保障、更多線路選擇,讓老人玩得開心、家人選得放心。 (記者周暢)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中國式養老 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