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臺北藝博會成藝術新秀崛起重要舞臺
第22屆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于10月30日在臺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來自全球20個地區的168家頂尖畫廊,帶來超過3000件精彩現當代藝術作品,規模為歷年之最。主辦方在29日舉行了預展,規模的空前盛大、布展的創新突破和各家畫廊的精品迭出,均讓參觀者眼前一亮。
本屆藝博會參展的藝術品包括達利、夏加爾、草間彌生,華人藝術家林風眠、趙無極、朱德群、丁雄泉等國際級大師的經典之作。還吸引了38家來自內地、香港、日本、東南亞及歐美等地的畫廊首度參展。許多畫廊帶來大量東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家作品,凸顯了臺北藝博會深根亞洲文化的特點。
本屆臺北藝博會的布展選擇以傳承與跨界為主軸,不再將“展出”局限于展位框架之中,而是藉由聲音、影像、空間設計等元素共同為藝博會塑造嶄新意象,展現新的空間人文概念,打造全新觀賞經驗。參觀者從踏進展場的那一刻起,即能親身體驗藝術的無處不在。
夏加爾、達利和趙無極作品亮相
主展區“藝術畫廊”參展畫廊數量高達133家,重要參展畫廊各展出不同創作型態的精選作品:兩家新加坡畫廊鎖定高端藝術藏家,分別帶來超現實主義巨擘夏加爾及達利的畫作。華人抽象繪畫大師作品則有大未來林舍畫廊(臺北)帶來的市場上競逐的趙無極60年代重要作品《30-7-64》,亞洲藝術中心(臺北)則帶來收藏族群穩固的旅美抽象藝術家楊識宏作品《行云》。
“新作首映”展區主打近3年創作或未曾在臺灣展出的作品,如一諾藝術(臺灣)展位展出大陸知名實驗水墨藝術家谷文達作品《變形記》,以人發編織出虛構的英文、漢語及阿拉伯語,探討全球跨地域的文化身分問題。
“藝術前線”展區以前衛新媒體藝術為主軸,共有7家畫廊參展,其中初次登臺的Silverlens畫廊展出菲律賓藝術家瑪莎·艾恬薩錄像作品《Study in Reality No. 4》,引領觀者從不同的視角一探自然環境變化。
“新秀登場”展區以個展方式聚焦臺灣藝術家,完整呈現其藝術特色及創作核心,歷年皆是藝術圈人士必訪的焦點展區。本屆展區共選出8位35歲以下臺灣青年藝術家:陳佩歆、范思琪、黃柏勛、鍾和憲、林昱均、曾建穎、黃可維、張徐展。他們展現了新世代對物象、題材、繪畫肌理的探究精神,運用及掌控媒材的技巧優雅純熟,各具特色。本展區還有8家中國大陸及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地畫廊推出的畫家參展。這16 位來自不同文化地域的年輕新秀,將以其作品為媒介,成就多元的亞洲印象。
獲雙年展金獅獎作品輝映展場
本屆“公共藝術”帶來多件國際級作品,交相輝映展場,并延伸展場至臺北101北面廣場。曾獲得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德國藝術家托比亞斯·瑞貝格的裝置作品《世界在湯盤發明之前》,擺放在顯著位置,粉黃連續方格圖案爬滿整個空間及桌椅,營造出迷幻的視覺空間,是瑞貝格跨界藝術、建筑及設計領域的代表作品。
日本藝術家加藤智大的公共藝術提案針對311大地震后,藝術家對藝術和社會的反思。會場將呈現一座每一構件都以鋼鑄成的傳統日本茶室,作品名稱既意指“徹底”,表達全然投注的心神意念,展會期間觀眾將可以在作品之內親身品嘗日本清茶并聆聽藝術家的創作介紹。
常青畫廊(北京)帶來阿爾及利亞裔法籍藝術家卡德·阿提亞作品《混亂+修復=宇宙》,裸露的鐵絲縫補創口與鏡子里無限可能的空間折射,展示人類文化在混亂與修復的無限循環。
東京畫廊+BTAP則邀請西澤千晴于展會進行現場創作,以喧鬧非凡的景象表現出對現代人僅僅沉醉滿足與歡樂現狀而對未來問題視而不見的擔憂。
臺北藝博會成藝術新秀崛起重要舞臺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舉辦至今20余載,長久以來作為亞太區域藝術盛會,已成為海內外藝術新秀崛起的重要舞臺,也是畫廊和重要收藏家、專業人士、媒體交流不可或缺的平臺。
臺灣畫廊協會理事長王瑞棋表示,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是亞洲最好的藝術博覽會之一,“最好”不僅意指于內容上彰顯臺灣多年累積的文化底蘊,今年也在呈現方式上追求國際化。藝博會讓臺灣藝術圈能及時看見世界藝術發展脈絡,國際藝壇也能看見臺灣藝術創作的好,呈現雙向互動。本屆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無疑將是一場盛大的藝術饗宴。
本屆藝博會至11月2日落幕,預計四天會展總交易金額可望突破數億元新臺幣。
編輯:陳佳
關鍵詞:臺北藝博會 藝術新秀崛起 重要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