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秋凍”時令已過 心血管病患者切莫再跟風
傳統養生方法中,“春捂秋凍”是有一定道理的,“秋凍”是指秋季不要過早、過多地添衣,而是要適當凍一凍,從而激發身體逐漸適應寒冷、預防冬季多種疾病的能力。但“秋凍”不可盲目。科學秋凍首先要看天時。初秋暑熱未消,氣溫下降不明顯,不需要匆忙加衣。仲秋氣溫開始下降,雖涼卻不甚寒,恰是秋凍的較佳時期,尤其是青壯年,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識地讓身體凍一凍。到十月中下旬,即晚秋時節,氣溫迅速下降、早晚溫差大,特別是秋冬交接之時,常有強冷空氣侵襲,以致氣溫驟降,此時如不及時增衣保暖,一味追求秋凍,不但達不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反而會使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不請自來。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VIP中心主任張雅君教授指出,有冠心病、高血壓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適合“秋凍”,“秋凍”往往會適得其反,而是要根據自己的體質條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
血管收縮引發血壓升高
眼下,晝夜溫差大,氣溫下降明顯,空氣變得干燥,這會影響人體內分泌系統和各臟器功能,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人體若受寒冷刺激,不僅皮膚及皮下組織血管收縮、血流減慢、血壓增高,而且很容易感冒,這些都會誘發心血管疾病。而高血壓患者更忌受涼,過低的室溫會使患者血管急劇收縮引發血壓急劇升高,導致血管痙攣,容易發生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一場秋雨一場涼”,氣溫、氣流等氣象變化劇烈時,會引起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重。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在這個季節,一定要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增添衣物,要學會自我調節,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鍛煉,保持心情開朗、樂觀,避免情緒因素導致舊病復發。此外,還應注意堅持服用降壓、調脂、降糖等藥物,避免發生意外。飲食上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吸煙、飲酒,少吃肉和蛋類。
預防冠心病從年輕人做起
氣溫走低,人們對能量和營養的要求增高,因而科學飲食、體能鍛煉是冠心病患者需要注意的。由于冠心病的發病與年齡、性別、遺傳和生活方式有關,所以它的預防工作非常重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張雅君表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變化過程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它的易發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超體重、吸煙等,其病變發生可從幼年開始。可以說,幾乎所有的人都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只不過是有人還沒有發展到足以表現出臨床癥狀而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與人體抗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一直在進行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使動脈粥樣硬化癥狀逐步表現出來。因而對冠心病的預防,應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才能減少冠心病發病率。
最直接反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就是血液檢查,這樣能夠及時了解血液當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如果出現這些指標偏高,則應該積極進行生活調理,或者積極采取治療措施,這樣才能夠預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心血管需要定期檢查
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加大、情緒波動大、不節制的飲食、少量的運動等因素,心血管疾病已經慢慢走向年輕化,40歲左右的中年群體患者發病呈井噴趨勢。但往往他們會因為癥狀不明顯而忽視心臟檢查,實則很多人血管內壁已形成斑塊,無疑這是點燃定時炸彈的導火線。
擁有健康的心臟才會有健康的體魄,除了科學的生活方式之外,定期對心臟進行檢查必不可少,尤其在秋冬這樣的疾病高發季節。張雅君建議,由于心血管病的形成過程漫長,以及心血管病日趨年輕化的現狀,40歲以上的中年群體有必要做心血管疾病專項檢查,不僅是血糖血脂的檢查、血壓測試等,甚至要做血管超聲、心臟超聲,再進一步的話要做冠脈CT或造影。中老年人,男性50歲以后、女性絕經以后,都易得心血管疾病,所以已經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每年做心血管檢查。
一旦冠狀動脈血管和心肌的營養血管出現了狹窄、堵塞或完全不通暢,要確診的話就必須要找到堵塞的血管。直觀地了解冠狀動脈的直徑、走行、分布和形態,對病變冠狀動脈還可了解血管壁是否光滑、有彈性,是否有狹窄性病變以及病變的程度、部位、長度、數量和特征,這些特征對選擇介入治療適應癥、判定介入治療成功率、選擇合適的介入治療時機、器械和方法都非常重要。
編輯:趙彥
關鍵詞:秋凍 心血管病患者 預防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