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如何禮贊建成地標建筑的學校
別看縣委、縣政府“蝸居”在老宅里,辦公室十分擁擠,可投資上億元的學校已經建成了當地標志性建筑……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以“窮縣辦富教育”的發展思路,踐行民族地區教育夢。(11月24日 中新網)
國家貧困縣、寒磣的政府辦公樓、地標性學校,即便在瞬間會有強烈的即視感,基于最原始樸素的情感,尤其是置于豪華辦公大樓并不鮮見的大背景下,當然會對這種“窮縣辦富教育”致以積極的敬意。
根據當地主政者的說法,把教育辦好也是一種很好的扶貧,讓大家有同等均衡的學習機會。如此一番的陳情,自然是值得贊賞的,而也正如當地教育工作者在“憶苦思甜”中所直呼的“變化太大”,作為一個貧困縣,當學校成為當地地標性建筑,無論是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尊重,還是扶貧之策的選擇,這樣的智慧和擔當,首先是值得肯定的。
當我們禮贊這些建成地標性建筑的學校時,仍需謹慎思索的是,如巍山這般以“窮縣辦富教育”的思路,能否成為“踐行民族地區教育夢”的路徑依賴呢?這絕不是妄自非議,在巍山“辦富教育”過程中,有這樣的一些事實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巍山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根據當地主政者的說法, 該縣可支配的財政,也就幾個億;二是近幾年巍山縣每年對教育的投入在5億元,加上上級投入超過10億元,而其中至少有兩所學校的投資是超過1個億的;三是該縣政府辦公樓堪稱“寒磣”,根據記者的描述,部分樓房已經浸染苔蘚,一間約10平米的辦公室內有三四名辦公人員。
這些事實固然足以力證當地對教育的大手筆投入,而在同時,不得不追問的是,在資源稀缺甚至是貧困的大前提下,在教育方面投入如此多的資源,是否是一種科學的發展觀?都說民生無小事,教育當然算是民生,而同屬民生序列的,還包括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工農業發展等等諸多方面,當教育占據如此多的資源,會否造成顧此失彼的發展不均衡呢?而從教育發展的規律來說,資金投入當然是極為重要的硬件,但是,作為資源的投入,除了存在飽和的問題外,還有邊際效應遞減的規律,那么,這些大手筆的投入,是否都實現了精準、高效呢?那些動輒投入上億的中學,所要追求的到底是成為地標性建筑?還是注重實用呢?
此外,相比較之下,當地政府辦公樓的寒磣,又是否值得抒情的贊頌呢?當我們對豪華辦公大樓投以鄙夷時,我們所期待的是不是走極端的“寒磣”呢?無從知道那些長著青苔的政府辦公樓是否算是危樓。至少在10平方左右的辦公室里擠著三四名辦公人員,這并非是現代高效政府的應有標配。
姑且不說每一個政府工作人員都有一個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的正當需求,事實上,一個政府大院是一個地方的行政中心,是集中為民眾提供公共管理服務,我們固然是需要對一個奢華的政府大樓說不,但顯然這不是要回歸到毫無講究的寒磣,廉潔奉公下的樸素,或許是最值得擁有的政府大院情懷。
回歸到這些成為地標建筑的學校來說,我們可能并不是要歡迎那些看上去氣派的教學樓,不是說學校建得越氣派,就越能彰顯教育的發達,正如當地主政者所言,在舒適、和諧的學校里,“讓大家有同等均衡的學習機會”,或許這才是最值得禮贊的教育發展情懷。(高亞洲)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地標建筑 地標大學 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