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超級中學“神話”是怎樣制造的
對于超級中學,一直以來,有一種支持的聲音是,這給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學生進入名校,提供了機會。比如,在針對河北衡水中學的爭議中,這一觀念就不時被校方、家長和一些媒體提及。
《中國青年報》1月4日刊登了兩名北京大學學者的研究文章,該研究選擇教育部所屬重點高校K大學作為研究對象,用K大2005~2009年5屆學生數據——5年來,K大從31個省的2082所中學錄取學生12465名,平均每年2493名,逐一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K大來自一般中學學生中農村戶籍的比例是超級中學的8倍左右。這一數據表明,超級中學并沒有如“想象”的那樣為農村底層孩子提供上升的通道,反而讓農村孩子上名校的機會大大變小。
這其實并不奇怪,只要稍微有點理性的教育思維,都會知道舉辦超級中學會是這種結果,但有的人卻從功利目標出發,對現實視而不見,打著公平、為農村孩子這樣的光鮮旗號,追求的其實是功利的教育政績。
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之下,超級中學有兩個公開的謊言,但不論是教育部門,還是學校,卻對此假裝不知道。其一,“舉辦超級中學,可以增加本省學生進名校的機會。”我國當前的高考錄取,實行的是分省按計劃集中錄取制度,也就是說,每年分到一省的招生計劃是固定的,不會因為有超級中學,就增加錄取名額。超級中學是在和本省其他中學搶錄取名額,一省有無超級中學,差別只是由少數學校瓜分名校錄取名額,還是更多高中學校的學生都有機會進名校。
舉辦超級中學,對地級市政府來說,是明顯的教育政績,而對于省政府來說,是沒有任何政績可言的,正如北大學者研究所指出,“不管有沒有超級中學,K大在河北省的招生名額仍是80人,超級中學實際不會導致K大在河北的招生名額總數變化,超級中學不會給河北省和河北人民帶來任何福利方面的改變。”
但奇怪的是,一些省政府也樂于舉辦超級中學,唯一可解釋的理由就是,政府官員就想舉辦一所引人關注的學校,以此來展示“教育成就”,他們根本不管這所學校會給整個基礎教育的生態帶來怎樣的破壞——超級中學不但破壞高中的有序競爭,還與義務教育的均衡要求背離,超級中學的招生會帶動、加劇初中、小學的應試教育。試問那些打造超級中學的省政府,是不是在全省辦一所囊括北大、清華在本省所有招生名額的高中,才最成功?打造這樣的學校,有什么價值?
其二,“舉辦超級中學,讓不發達地區、農村學生有進名校,實現命運轉變的機會,沒有超級中學,農村孩子怎樣看到未來。”這是拿農村學生說事,這樣一說,似乎就可以堵住別人的質疑。但現實是遮掩不了的。一方面,超級中學的生源并非都來自本地區,還有相當部分是跨地區招生,其考上名校的學生多,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把其他地區的優秀生源搶過來,并進行高強度的應試教育加工。超級中學的超級,并沒有體現在培養學生個性、素質上,而是體現在應試能力上,超級中學的學生進高校后沒有多少突出的表現,就需要反思舉辦超級中學的價值。
另一方面,很多人以為超級中學的學生,大部分是農村生,其實,農村生在超級中學中的比例并不高,來自超級中學、考進名校的農村生,遠遠少于來自普通中學、考進名校的農村生,這還不能讓大家清醒地認識到超級中學的本質嗎?
對于我國的基礎教育發展,必須堅持理性的教育思維,地方政府、學校因追求功利的教育利益而不顧教育思維,這從利益角度可以理解,而還有很多家長站出來維護超級中學,就令人匪夷所思。假如整個社會缺乏理性的教育思維,那么,政府部門辦教育、學校辦學,就會更加功利,不會從建設教育良好的生態出發,而會堅持“錦標主義”來迎合功利的教育追求。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超級中學 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