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機器人的“情感”從何而來
日本軟銀公司開發的全球首款可以與人交流的情感機器人“珮珀”近期在網上開售,售價19.8萬日元(約合1.1萬元人民幣),首批1000臺一分鐘內即告售罄。像人一樣擁有豐富情感的機器人,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
情感是指對外界刺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比如說喜歡、憤怒、悲傷、恐懼等。一般來說,人類的情感很難用指標去量化,情感機器人則恰恰相反。把一堆冷冰冰的零部件組裝起來,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量化成機器可理解、可表達的數據產物,機器人的“情感”即由此而來。
上個世紀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羅莎琳德·皮卡德提出了“情感計算”概念,先從生理學角度,檢測人體的各種心理參數,如心跳、脈搏、腦電波等,據此計算人的情感狀態;再從心理學角度,通過各種傳感器接收并處理環境信息,并據此計算機器人所處的情感狀態。
與人類間的情感交流過程類似,情感機器人的運作過程包括情感信息的獲取、識別分析和情感的表達。首先,機器人需通過視覺系統、聽覺系統和各類傳感器等來獲取外界信息。與一般智能機器人不同的是,情感機器人會更有目的地獲取與情感相關的有效信息,如人臉的表情和動作,語音的高低、強弱等。情感信息的識別與分析是這個過程的重頭戲。生活中,臉部表情是人們常用的較自然的情感表達方式,比如,眉頭緊皺可能表示憤怒等。20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提出了臉部情感的表達方法,即臉部運動編碼系統FACS,通過不同編碼和運動單元的組合,可以讓機器人自動識別與合成復雜的表情變化,如幸福、憤怒、悲傷等表情。類似的還有動作分析模型和聲學模型。
除了情感分析模型外,還需要建立知識庫,讓機器人“掌握”人們熟知的常識和慣用表達,比如“買買買”這類潮流用語。這樣,機器人跟人類的交互體驗將更加流暢有趣。通過情感識別與分析的反過程,即給定一種情感狀態,再通過語音合成、面部表情合成和動作合成后,一個相對完美的情感機器人就呈現在你的面前。
情感機器人的互動和陪伴功能使其具有廣泛的潛在商業價值,有望在醫療、公共服務、研究和智能家庭等方面大有作為。新推出的“珮珀”企業版,雀巢公司用它來推銷咖啡機,日本瑞穗銀行讓它擔任銀行柜員的職位,今年它還將在山田電機賣場里賣電器……跟“珮珀”類似的,還有工作型機器人Nao、家庭管家式機器人“吉波”等。
人類情感的美妙之處在于它的不可知性,而情感機器人目前還只是人類編寫出來的一個程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情感機器人將促使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情感,在未來真正地成為人類生活和工作的好幫手。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與人交流情感的機器人“珮珀”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