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別總拿嫌疑人“名校畢業”說事
2月11日上午,經過登封市公安局連續四天全力偵查,登封市大冶鎮女大學生景亞平失聯一案告破,確認景亞平已經遇害,警方已抓獲犯罪嫌疑人董某,董某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董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
據報道,被抓獲的嫌疑人董某在天津南開大學畢業后,曾任登封市大冶鎮二中教師,因強奸多名女學生被判無期徒刑,服刑十多年后出獄。
這是春節期間一件令人悲傷的消息。但這則消息卻以“登封失聯女大學生遇難,嫌疑人名校畢業系強奸犯”這樣的形式在網上傳播。這從事實上看沒有差錯,可是,在一個人已經從大學畢業10多年之后,還用“名校畢業生”作為其“身份”加以突出,足可見社會存在的嚴重的“名校情結”,常把畢業學校作為一個人的“身份標簽”。
而對學校身份的關注,通常還會引發對某一學校的攻擊,以及這一學校學生對本校聲譽的“捍衛”,這就把對案件本身的關注,引導到無聊的口水戰中,近年來,中國政法大學發生的弒師案、復旦發生的研究生投毒案,都曾面臨類似的問題,一個學生的行為,引來社會對全校學生以及校友的質疑,以至于學校師生發起所謂“護校”行動。
而這無疑會造成事件關注點的偏移,在標簽化和隨之引起的口水戰中,消解了事件本身的意義。
□熊丙奇(學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嫌疑人“名校畢業” 登封失聯女大學生遇難 “名校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