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從古畫中看古人們如何鬧元宵

2016年02月22日 16:12 | 作者:江靜 | 來源:雅昌藝術網
分享到: 

鬧元宵

編者按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于是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在只剩下吃元宵和看晚會的今天,就讓我們從古畫中看看古時候的人們是怎么過元宵節的吧。


清 趙之琛 顧騶 《元宵嬰戲圖》立軸

清 趙之琛 顧騶 《元宵嬰戲圖》立軸,灑金紙本設色,134.5×63.5cm,1840年作。


畫中展現了一群兒童敲鑼打鼓慶賞元宵佳節的民俗風情。


古畫中的元宵節習俗:觀燈、猜燈謎、鬧社火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節等,是中國人重要的傳統喜慶節日之一。元宵活動的主題強調一個“鬧”字,放花燈、舞獅子、踩高蹺、猜謎語、吃元宵,據說在最盛時“家家走橋,人人看燈”。


唐代的賞燈活動極其興盛

唐代的賞燈活動極其興盛


觀燈是元宵節活動中的主題。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唐代的賞燈活動極其興盛,唐朝大詩人盧照鄰《十五夜觀燈》描述:“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南宋李嵩《觀燈圖》

南宋李嵩《觀燈圖》


宋朝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復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創造出各種精美、奇異的花燈和龍燈、鳳燈、魚燈、兔子燈和各種歷史人物燈、神話故事燈、走馬燈等。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在南宋李嵩《觀燈圖》中,畫家繪出了元宵節期間的花燈:兩名童子一提兔兒燈,一提瓜形燈,旁邊的桌子上還放著一只走馬燈。


南宋畫家朱玉的孤品《燈戲圖》為我們留下了800年前的市井記憶。

南宋畫家朱玉的孤品《燈戲圖》為我們留下了800年前的市井記憶。

《燈戲圖》 描繪杭州元宵廟會的場景

《燈戲圖》 描繪杭州元宵廟會的場景


鬧社火也是舊時民間在元宵節時的重要娛樂活動。鬧社火也稱“舞隊”,民間習慣叫“鬧紅火”,它是一種古老街頭造型藝術。南宋后期寶祐年間臨安宮廷畫師朱玉作品《元朝燈戲圖》畫的就是臨安城中一支元宵社火舞隊,描繪了南宋時期杭州元宵廟會時的場景。


《元朝燈戲圖》這幅圖里,十三名藝人個個裝扮各異,動作詼諧,帶有傀儡和戲曲韻味。舞隊第一人為領隊班首,也是節目主持人。其他演員全部戴假面,或張大嘴嘻笑,或抬腿做單腿跳躍狀,或裝著撲蝴蝶……最值得注意的是演員們無論做何種動作,都離不開模仿傀儡的態勢,其表演都在合著一個鼓點進行。畫面正是剎那間的亮相,留下了舞隊的真實形象。這幅圖被認為是“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最好寫照,被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篇》,這意味著直到清代這幅圖還是皇家珍藏。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明代《上元燈彩圖》 絹本設色畫卷 25.5厘米×266.6厘米

明代《上元燈彩圖》 絹本設色畫卷 25.5厘米×266.6厘米


明朝古畫《上元燈彩圖》主要描繪了明朝中晚期的南京地區在元宵節期間的街市景致。從全景內容來看,畫家描繪的是一次元宵燈市與古董貿易相結合的集市活動,明朝中葉金陵的富庶安逸,從這幅圖卷上可略窺一二。在畫中,不僅可以看到元宵節期間種類豐富的秦淮花燈,更可以在畫卷中心看到著名的鰲山巨型彩燈。如今人們熟悉的荷花、菊花、南瓜、魚蝦、蟾蜍、螃蟹等花燈在畫卷上應有盡有。此外還有不同形制的宮燈、走馬燈、紗燈和幾何造型燈等各式彩燈。


明代《上元燈彩圖》 局部

明代《上元燈彩圖》 局部


通過《上元燈彩圖》可以看出,畫面上人們逛街賞花燈、看熱鬧的同時,紛紛走進店鋪欣賞字畫,或在攤位上把玩瓷器等。同時,該畫卷中描繪有蠟梅、蘭花、水仙、細竹、小松等花卉植物,既描繪有配以奇石的盆景,也有銷售奇石的攤位,畫中的孩子對放置于小盆中五顏六色的雨花石頗感興趣。這些都是南京民眾賞玩花魚的生活縮影,從一個側面應證了明代金陵的社會風俗習尚。


皇帝元宵行樂圖:與民同樂


元宵節經歷了從宮廷走向民間的歷程。作為元宵節最初的發起地,歷朝歷代宮廷對此也非常重視。唐玄宗時,每逢元宵,宮廷中用絹絲扎成二十間高一百五十丈的燈樓,上面懸掛珠玉、金銀的穗墜,微風拂動,錚錚有聲。除此以外,各地官吏紛紛向皇宮進奉特制的燈飾,各種花燈的設計精美絕倫,讓人眼花繚亂。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明成化(公元1465年-1487年),縱37厘米,橫624厘米,佚名繪,絹本,設色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出自明代宮廷畫師之手,描繪的是明憲宗在皇宮里慶賞元宵游玩的各種情景。畫面中,從早到晚的各種節目均有明憲宗在場,他穿著不同的盛裝,或站或坐,表情安詳,在欣賞著元宵節的各種活動。1485年元宵節,明皇帝憲宗朱見深下令要在宮中隆重慶祝,皇宮內外張燈結彩。不僅如此,為了取悅皇帝,大臣們特意將民間的街市情景搬到宮中,還特意請來了雜技班子。從畫上來看,身著盛裝的憲宗皇帝坐在大殿前,臺下各種雜技表演盡顯其能,有鉆圈、魔術、倒立等等,驚險刺激,令人目不暇接。雜技表演旁邊,還有專門的樂隊用來助興,敲鑼打鼓,吶喊助威,熱鬧非常。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局部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局部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局部1、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局部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局部2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局部


據傳,見慣了宮廷盛景的憲宗皇帝見到民間街頭場景,覺得新奇好玩,大加封賞,憲宗皇帝覺得這也具有“與民同樂”的象征,當下命令宮廷畫師用大量篇幅將這一場景記錄下來。該作品構圖嚴謹,筆法細膩,畫面上的宮廷院落巍峨壯觀,各種人物的情態、動作細致入微,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同時,這幅寫實性的行樂圖,為目前所見最早繪有煙火燃放的中國圖畫,也是一幅明代民俗畫的代表之作。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軸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軸,清乾隆,絹本,設色,縱302cm,橫204.3cm。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描繪的是清代乾隆皇帝與皇族子弟們在宮苑內慶賀元宵節的情景。清朝康熙時期,每年的元宵節都在太和殿舉辦盛大國宴招待王公貴族和外國使節,以此慶賀節日顯示國運昌盛。乾隆帝即位后在許多方面都承襲前朝典制,每遇漢民族歷代相承的傳統節日如元旦、上元、清明、七夕、中秋、重陽等,他都要求在皇宮中舉行相關的慶祝活動。圖中乾隆皇帝坐在樓閣上,正安詳地目視著皇族子弟們慶賀元宵節。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軸局部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軸局部


此圖沒有落作者的名款。從技法上分析,圖中人物的畫像應是由郎世寧繪制。他在西洋肖像畫的基礎上吸取了傳統中國“寫真”畫技法,生動地表現出不同人物的體態和神情。而圖中的屋宇、樹石背景是由中國畫家補繪,畫家們以傳統的中國山水畫、界畫技法,精心勾描、點染,不僅渲染出元宵節喜慶祥和的熱烈氣氛,同時展示出乾隆皇帝與家人間濃濃的親情。


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瑞鶴圖》絹本

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瑞鶴圖》絹本,設色,縱51.8厘米,橫138.5厘米。

《瑞鶴圖》局部

《瑞鶴圖》局部


與前兩位皇帝作為描繪對象不同,宋徽宗成為了創作者。據說,北宋政和二年元宵節的傍晚,正值都城汴梁百姓正在熱鬧的燈會上觀燈賞煙火時,城內上空突然云氣繚繞,十八只仙鶴鳴聲清越并盤旋于宣德門上空,另有兩只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之上駐足相視。皇城宮人速速稟報宋徽宗。當時徽宗親睹此情此景興奮不已,認定這是仙鶴伴著祥云前來帝都報瑞,于是御筆將所見繪于絹素之上。


這幅《瑞鶴圖》是公認的宋徽宗存世工筆寫實類花鳥畫真跡,為存世絕少的宋徽宗“御筆畫”。畫作一改花鳥畫的傳統構圖方式,賦予整個畫面以故事性,是花鳥畫創作的一次大膽嘗試。最特別的是,徽宗用生漆點睛,使其更加純黑,突出逼真的效果。卷后徽宗以獨特的瘦金體題記并題詩一首以紀其事,款“御制御畫并書”,簽押“天下一人”。此圖為宋人鄧椿《畫繼》中所記《宣和睿覽》冊中的一幅。《石渠寶笈重編》及《石渠隨筆》著錄。(江靜)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古畫 鬧元宵 元宵節 觀燈 猜燈謎 鬧社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