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環保拖累經濟”是偽命題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大的背景下,個別地方出現“環保拖累經濟”的議論。有些甚至通過降低環評門檻,將本該淘汰的落后產能項目喬裝打扮重新上馬。這種現象給我們敲響警鐘,要毫不動搖守住生態保護的紅線和底線,經濟下行壓力再大,也絕不能放松“環保閥門”。
不可否認,當前環保治理力度加大,確實給一些地區經濟造成局部影響,甚至帶來陣痛。例如鋼鐵大省河北,堅持鐵腕壓減產能,截至2015年底已累計壓減鋼鐵產能7400多萬噸,這無疑給當地造成諸多難題。但這是傳統高能耗地區所面臨的共性發展考驗,絕不能因此把“調結構、轉型升級”的要求拋在腦后。
辯證看,環保治理決非經濟的“攔路卡”。環保部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淘汰落后產能累計減少GDP共1869億元,僅占同期比例0.12%。一些地方悄悄打起環保的歪主意,表面上能圖點政績,但從長遠看將拖累地方經濟,即使眼下數據好看,留下的也是一筆禍害子孫的爛賬。
當前各地環保工作正在攻堅爬坡,要牢牢守住“環保高壓線”,從體制機制上切實落實生態文明要求,把落后產能退出,避免環保企業“劣幣驅逐良幣”。要大力營造環保法治環境,切實落實科學的政績考核和終身責任追究制度,讓干部不敢逾越環保“雷池”。
各地要毫不動搖堅持生態優先,增強定力,按照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攻堅克難,難中突圍。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環保 經濟 落后產能 鋼鐵 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