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兩會”承載著改革惠民的民生重托
“民生清單”,不是一份新問卷。關鍵在于,是否能夠找到更合理的解題辦法。不可否認,解決了溫飽正向小康社會邁進的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理解和認知,正經歷由“生存到發展”的轉型,對政府公共服務的要求日益多元多樣。從“有飯吃”到“吃得好”、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有工作”到“有幸福有尊嚴”……在總量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加快社會建設,讓公共資源的布局更加均衡合理,成為擺在黨和政府面前的新課題。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時,如何把蛋糕分好、讓群眾吃好,國人關心,世人關注。解答“民生清單”,需要從經濟發展型政府角色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角色的轉換,需要對現有利益格局進行大的轉換,需要各種要素資源的更合理分配,需要頂層設計改革紅利惠民的底線與目標,這些均需在全國“兩會”上進行討論、表決。
民生問題是重中之重,經濟越發展,越要重視加強社會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過去一年,全面兩孩落地、醫療改革加速、養老金并軌,百姓民生獲得感持續增強。“十三五”開局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百姓對收入增加、養老保障、教育公平等有著更強烈的期待。習近平強調過,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可見黨和政府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可以說,全國“兩會”的順利召開,事關社會穩定和民生福祉。民之所想、政之所向,展望“兩會”,相信能讓普通百姓充分感受“兩會”的質量、份量,民生的厚度、實惠,在收獲改革“獲得感”的同時更堅定改革發展的信心。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努力實現良好的開局,十分重要。希望“兩會”對熱點民生問題不回避,對戰勝困難有信心,對改善民生有措施,努力讓全國人民對開局之年充滿信心,也充滿希冀。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兩會 民生問題 改革發展 教育公平 十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