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找準新坐標 把握大邏輯
——從全國兩會看“中國方位”
傳化集團的經歷是中國經濟現狀的真實寫照:新常態下,新問題、新矛盾、新挑戰接連顯現,但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風起云涌。
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就是進入新常態。這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實現這樣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對我們是一個新的巨大挑戰。
這是對中國方位的準確把握——
從時間坐標看,我國發展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從空間坐標看,發展的良好態勢和光明前景并未改變。
“變化的是現狀,不變的是趨勢。正是明確了戰略定位,我們才作出‘四個沒有變’的判斷,表明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堅定信心。”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張連起說。
“變”與“不變”的辯證,標示再出發的新起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中國站在新的起跑線上,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
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程中,中國站在新的發展階段上,追求更高水平的現代化;
邁入世界強國進程中,中國站在新的發展平臺上,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與動力源。
明大勢才能謀大事。
全國人大代表郭乃碩說:“今年是全面小康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是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在關鍵節點召開的全國兩會,必然要承擔重大歷史使命,將中國前行的信心傳遞到世界。”
中國的兩會時間,世界的中國時間。
多次參與兩會報道的西村大輔是日本《朝日新聞》國際新聞部副部長,見證了中國許多重要歷史時刻。
在他眼中,2016年中國兩會是確定中國社會未來一年乃至數年走向的重要會議。中國在世界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經濟、外交、安全政策等走向將深刻影響世界。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全國兩會 方位 新常態 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