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用藥靠掰、劑量靠猜 九成藥品無“兒童版”
這是一個尷尬的現實:目前我國九成藥品沒有“兒童版”,兒童“用藥靠掰、劑量靠猜”;這是一組無奈的數據:我國專門為兒童生產的藥品不足5%,全國專門生產兒童藥品的藥企還不到1%……如何破解“兒童用藥難”引發兩會代表委員的熱議。
“用藥靠掰、劑量靠猜” 藥品缺乏“兒童版”
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身體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藥品的使用與成人有很大差別,用藥需要“量身定制”。
據全國工商聯藥業商會統計顯示,我國現有約6000多家制藥企業,僅10多家制藥企業專門生產兒童用藥;產品中涵蓋兒童藥品的制藥企業也只有30多家;我國專門為兒童生產的藥品不足5%,90%的藥品沒有“兒童版”。
“在兒童藥品中,兒童專用劑型尤其短缺,比如防治兒童肺孢子蟲感染的首選藥——復方磺胺甲惡唑注射液就很難買到。”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張德明說。
張德明說:“目前,兒童用藥普遍用成人藥品代替,‘用藥靠掰、劑量靠猜’,類似于‘小兒慎用或者酌減’等描述廣泛存在于藥品說明書中,加大了兒童用藥的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施耀忠說,現在我國兒童用藥存在超量問題。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2014年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我國14歲以下兒童患者的不良反應報告占了10.5%。一些家長反映,在給孩子用藥時,經常買不到專門的“兒童藥”,“把大人吃的藥買回去一片掰成三片”“一天三次減少為一天一次”是常用辦法。
張德明認為,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神經系統、腸胃功能還不健全,對藥品很敏感,服藥使用不當很可能會造成傷害。
風險大、利潤薄 藥企研發兒童藥品不熱情
全國政協常委、農工黨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所長蔡威說,兒童藥研發滯后是一個普遍現象,因為研發難度大且長期價格扭曲,藥企對開發兒童藥沒有積極性。
身為小兒外科醫生的蔡威研發過一種兒童藥——小兒氨基酸注射液,目前在我國兒科普遍使用。蔡威說,在我國,氨基酸注射液的“兒童版”和“成人版”價格差不多,但前者研發更困難、投入更大,卻不能在價格上體現。
一位藥企負責人坦言,相較于成人藥品,兒童藥品臨床試驗難度更高。“在藥品臨床試驗中,絕大多數父母不愿意將孩子作為臨床受試者。”
“兒童藥研發周期長、成本高、利潤薄,但適用范圍窄、用量小,研發和生產兒童藥需要投入巨大,藥企長期做虧本生意。”施耀忠說。
張德明說,目前絕大部分兒童藥品還未納入醫保,患者更愿意購買醫保中能報銷的“成人版”,兒童藥品市場占有率小,進一步影響了藥企生產兒童藥品的積極性。
數據顯示,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年版)》中,兒童用藥中“成人版”占37.1%,“兒童版”僅占2%。
創機制、增投入 激發藥企生產活力
代表委員認為,破解我國兩億多兒童用藥難,規范兒童用藥,已經迫在眉睫。
張德明建議,我國兒童用藥有關法律法規亟待完善,建議設置指導和監管兒童藥品研發生產的機構,健全完善兒童用藥臨床指南,明確兒童用藥研究技術要求和標準,促進產學研一體化。
“激發藥企內在活力,需要給行業松綁。”施耀忠說,在兒童用藥研究中,審評部門應設立鼓勵兒童藥品研發的“兒科優先目錄”,對兒童用藥的臨床試驗和上市前審評進行單獨管理,建立兒童用藥快速審批程序。對專門致力于兒童用藥研發生產的制藥企業,鼓勵對多個兒童專用品種捆綁式申報,進行優先集中審批。
代表委員還建議,建立國家兒童基本藥物目錄,實現兒童用藥的“醫保全享有”和兒童藥品的“醫保暢通行”,通過制定兒童藥品單獨定價和稅收減免政策,調動藥企生產積極性。(新華社發)
編輯:趙彥
關鍵詞:用藥靠掰 劑量靠猜 兒童藥品 兒童用藥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