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魚骨拼圖式維權”不是矯情
3月5日晚,重慶市沙坪壩重大A區附近的一家魚莊里,服務員很不情愿地從垃圾桶里,找出了不久前才丟棄的一堆魚骨。因為一對情侶懷疑店家缺斤少兩,將稱好的魚做了手腳,于是要求店方將他們吃剩下的魚骨重新拼湊起來,以判斷這是否是一條整魚。
這個“魚骨拼圖”的辦法看似很奇葩,有些網友甚至覺得讓店家去垃圾桶翻揀已經倒掉的魚骨有些太過刁難人家,但是除了這種辦法,還真讓人想不出其他證明這條魚是否被缺斤少兩或做了手腳的辦法。
而事實也證明,當這些魚骨被翻揀出來,不但拼湊不出一條整魚,而且也比沒有宰殺的、同等重量的魚小了不少。雖然這樣的驗證方法不算是特別科學與嚴謹,但至少說明一些問題,而店家最終也不得不對消費者給予了減免餐費,這也間接證明商家確實存在對這條魚“做了手腳”的嫌疑。
事情終于有了一個結果,而這對大學生情侶的做法不但不該被質疑,而且還證明了他們的維權意識以及維權智慧。其實圍繞著消費維權這個問題,消費者和商家就像處在一個蹺蹺板的兩端;商家的誠信經營,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最終決定著蹺蹺板的平衡;而不管是商家沒有了誠信意識,還是消費者缺少了維權意識,這個平衡就會被打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就很難得到保障。
反過來說,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又會作用于商家的誠信意識,消費者維權意識越強,對商家的約束力也就越強,商家也就越有誠信;如果多數消費者缺乏維權意識,權益受到損害以后選擇忍氣吞聲,這就成了對商家侵權行為的一種縱容,最終導致更多消費者權益受損。
健康、公平、良性的消費與市場環境,最終靠每一個市場行為的參與者去維護,其中消費者所起到的作用同樣無比重要,無法替代。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把“魚骨拼圖”當成是一個笑話來看,而更應該看到背后的維權意識,因為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以后,需要的正是更多的“魚骨拼圖式維權”。(苑廣闊)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魚骨拼圖式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