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高校去行政化尚須事業單位改革破題
實際上,過去一些高校,已經脫離了事業單位的本質,已經變成了“準行政部門”。而某些高校領導,既是“學術老大”,又是“行政大佬”,在高校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處在通贏與通吃的地位,占有大量的社會特殊資源,行政至上而非學術至上,實際上已經牢牢主宰了他們的思維定勢。如此語境下,高校一邊在為叫喊“去行政化”而歇斯底里,一邊又在為享受“行政化”而樂不思蜀。
有專家指出,高校行政化日趨激烈,去行政化是事業單位改革的重中之重。換言之,“官本位”這顆寄生在社會肌體上的大毒瘤,已經嚴重侵入和腐蝕了當今的高校,也嚴重影響著高校的價值判斷與利益分配。特別是,在“官本位”活色生香的語境下,哪怕是有再多的教授成為官員,也不足為奇。問題是,當教學不歸教學,學術不歸學術,行政不歸行政,幾個元素的位置交錯重疊、混淆不清時,教書育人,只能成為教授貼在臉上的一張“標簽”,這無疑是高等教育的一種悲哀。
因此,高校退出事業編制,是去行政化的第一步。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這是對高校去行政化的剛性要求。然而,高校去行政化,不是退出事業編制,減少幾個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就一蹴而就了。關鍵是,要從根本上消除墊伏在高校領導頭腦中的“官本位”思維,讓他們回歸教學和科研的本位。
編輯:秦云
關鍵詞:高校 去行政化 取消事業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