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各種祭祀“潮品”亮相 奇葩祭品脫離清明本意
清明臨近,寧波甬城祭祀市場再迎旺季。除了傳統的紙錢、香燭,今年各種祭祀“潮品”亮相,“海鮮大禮包”、“財富套裝”等祭祀用品越來越“土豪”。
清明掃墓為的是讓后人銘記祖先。正是基于文化傳承的價值,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
但如今的清明祭祀正悄悄變味,燃燒的祭品從黃紙、冥幣到“元寶”、“牛馬”,從“家用電器”到“洋房”、“轎車”,令人眼花繚亂。一整套下來,需要好幾百元。“財富套裝”之類的祭品更是低俗。
據中消協統計,我國每年清明期間用于祭祀焚燒的紙張就達千噸以上,全國的“白色消費”高達100多億元。如此行為,消耗了大量資源,又污染環境,破壞了墓地肅穆的氣氛。
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佳節念故人。追求民俗文明,祭祀“清明”,就是要讓人們的祭掃活動簡約、低碳和環保,這既是當下社會賦予吾輩的責任和義務,也當是先輩樂見其成的企盼與遺愿。
清明掃墓重在緬懷逝者德行、弘揚先人品格、實現先人夙愿,一束鮮花、一份簡單祭品足可表達心愿?!捌孑饧榔贰辈贿^是折射出當下人們的功利思維、攀比心態和低俗文化,滿足的其實是自己的虛榮心。
遏制“奇葩祭品”盛行,讓祭掃活動回歸清明,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對有形市場的有序監管,更需致力于對國人實施移風易俗的觀念更新。(張玉勝)
編輯:陳佳
關鍵詞:各種祭祀 “潮品”亮相 奇葩祭品 脫離清明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