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書畫·現場>書畫學院書畫學院

許江談藝術教育的核心與中國美院這十年

2016年04月21日 17:58 | 作者:顧村言 | 來源:東方早報
分享到: 


藝術教育:樹立文心,再發散出去

記者: 1928年,蔡元培先生在國立藝術院開學講演中說,把藝術院建在西湖畔,“就是要用美的心來喚醒人心,以真正地完成人們的生活。”蔡元培先生之前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對當下的中國,美育或者說藝術教育對于培育一個民族的文化心靈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你從事美術教育工作這么多年,也有很多思考和實踐,你自己對這些有什么理解?

許江:我嘗試著講一講,一個民族需要怎樣的藝術教育,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不是說我們辦藝術教育,培養一些畫家,附庸風雅,不是這樣的——因為這個藝術教育其實是樹立一個心靈,就是張載講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天地本無心,此心在哪里,就是文化之心,就是文心,所以藝術教育是要樹立這個文心,是要培養一批人,通過這些人把這個文心發散出去給社會,傳播給一代青年。所以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來看待藝術教育。我覺得這個藝術教育最重要的,第一要有很強的中國文化的主體精神,這幾年我們大家覺得有了自信了,實際上就是這個主體精神樹立起來了。

記者:中國這一百多年來的歷史真是驚濤駭浪,從文化的沒有自信到漸漸走向文化自信,再過一百年回看我們這幾十年,可能后人會發現這個轉型尤其重要。

許江:實際上百年前我們那時候也曾經很自信,但那個自信是關起門來的自信,今天我們是打開國門的自信,我們真的是在一個大的范圍當中,我們確認了自己的使命,確定了自己的優勢,確認我們自己的民族生生不息、根源的東西,這個生生不息、根源的東西不是固化的東西,它很深,但實際上它已經在變,所以這個主體的東西,我以前曾經說過我們要處理好幾個方面的根本矛盾,第一個全球境遇與本地意識或者叫在地意識,因為我們今天已經史無前例地生活在一個全球境遇,這個全球境遇通過手機,全世界任何事情,是用圖像的方式展現在你的面前,這種全球境遇已經超過了我們以前任何時代的生命經驗,它已經很深刻地進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影響著我們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世界。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我們有時候會隨波逐流,跟著所謂的國際化走,國際化的背后就是西方化,但實際上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這一塊土壤生長出來的東西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才是世界期望我們對世界有貢獻的東西,而這個東西我們如何不僅僅老是動不動講以前的東西,而是能不能講我們這個時代的創造,拿出我們這個時代自己的創造來面對全球這樣一個時機,我覺得非常重要。我以前講過我們是以茶米為食,以麻絲為衣,以竹陶為用,以林泉為居這樣一個生活特征,這個生活特征它如何活在今天,如何產生我們今天的創造,只有有了這些創造,我們這個主體才有所依,就像我現在所坐的這個椅子一樣——才有所依。

記者:因為整個中國社會在慢慢回歸這些方面,這或許不是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的,但這樣的回歸與舊的也已完全不同。

許江:是的。這是一方面。第二,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矛盾。怎么讓它互動共生,這次兩會,李總理把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一起寫到政府報告里面。對于我們學校來說,這是十多年來提的一個口號,因為我們一邊是書畫、油畫這樣的傳統專業,一邊是新媒體,怎么讓它融合。中國美院實際上提供了一個新鮮的很好的范。第三是嚴肅的人文關懷與時尚娛樂的潮流結合。你看這邊迪士尼已經在上海(即將開放),這等于是在你家門口做了一個美國式的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美國式的文化里有太多中國元素了,以后的孩子可能從小知道這個中國元素,長大以后他以為這就是中國,我們怎么辦?

記者:迪士尼骨子里還是美式文化,但它會進行本土化。

許江:他們很懂這些,就像麥當勞、肯德基他們也賣油條一樣,他們很知道本土化的,他們聘請了大量中國的中國人。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如何深度地參加這些活動,提出我們自己的文化項目,來引領一代代孩子。所以第一個是本土意識,本土意識我覺得非常重要,所有的高校應該以這個為自責,建立中國的文化主體意識。

記者:談到本土化的一個的藝術具體案例,這兩年國家層面也曾經對書法教育的普及化提出一些思路,你覺得有必要再強化嗎?包括具體可行的措施,畢竟,書法可算是中國藝術之母。

許江:我在十多年前就有提案,關于中小學進行強化中國國學系統的教育,這個國學系統一面是像書法這種可操作的,還有簡單的陶藝制作,還有中國詩詞的閱讀、中國地方戲的欣賞、中國經典的導讀,我當時提出這個,浙江代表還替我開了一個新聞發布會,結果有人問你這不是增加孩子的負擔嗎?我就告訴他,如果對心靈有幫助,我覺得這種負擔是必要的,有什么不好呢?現在十幾年過去了,這些問題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如何真正地解決,我們藝術院校有責任,其實我們培養的人第一就應該有中國文化主體精神的,這個應該是高校第一個要在未來強化的。

記者:中國現在有很多社會問題,有的或可歸于文化問題。我們在中小學階段對自己的文化經典、對人文學科的學習依然薄弱,“文心”的缺失是個大問題。

許江:所以我們提出“哲匠精神”,很重要。其實人之所以為人,他和動物不一樣,是這個手。書畫的畫寫成繁體字,上面是“聿”,代表手握筆——下面是“田”,這個就是畫野為疆。是在分這個土地,經營這個土地啊,這叫畫,所以你不要小看中國人這個東西。書法的“書”呢?繁體字是“聿”下面是“日”,就是書寫每一天啊。所以你就可以看到,中國在世界上手的經驗,完全不同,這是比別人要深刻的地方。

記者:古代讀書人必須要執毛筆,必須要學會書法。但現在受到信息化的沖擊,毛筆書法漸漸淡化,長久下去,或許會丟掉一些根本的東西。

許江:所以這樣一個記憶的訓練是意義深遠的,然后這個握筆,我們經常講“虛實”嘛,這兩個詞外語很難翻譯的。但中國人他可以領會,因為我們寫過毛筆字,字要實,腕不能虛,行筆時那種無盡的變化。“疾徐”,中國人不講“快慢”,講“疾徐”。這個手,匠,工匠,它帶出來的是這個意義系統,這個意義系統有很多訓練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可以通過手的訓練培養一種心靈。

記者:所以學校教育以后還是要強化這樣一種藝術教育。

許江:一方面講動手,另一方面又是哲,哲就是要思考,要反省,要批判,要質疑,這就要讀書。像《論語》記的都是孔子說的,里面有重復,重復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有新的生生不息的東西生發出來,這是中國的一種“哲匠”。

記者:就像過去很多人兒時讀《論語》,不知道什么意思,長大了之后發現小時候讀的那些短句太有道理了。因為小時候他領悟不到。

許江:所以“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論語》始終指的是心靈,這種心靈的修煉我覺得是中國人非常獨特的東西,所以中國人的這種哲匠精神,應該是藝術院校的一個核心。

記者:其實歷史上中國是極其重視藝術教育的,所謂琴棋書畫,不過那時候的表述不叫藝術教育,而且是文人的日常,是你每天要做的事情。

許江:那個時候講“藝”,跟我們今天講的“藝”不一樣。

記者:所以這方面,中國美院是不一樣的。因為你們相比其他藝術院校,第一點正在于有一個延續的文脈,而且在湖光山色的杭州。

許江:第一個是文脈,第二個我們有一套方法,不僅僅有民族之根,也不狹隘,有國際視野,這一點非常重要。最后一個我覺得還是創新,這個創新意識要牢固樹立,我們今天的教學研究一定要扎根大地,一定要去向社會學與交流,否則你就閉門造車。剛才講我們同學下鄉,下鄉到大唐,看到那么多企業倒閉,看到鄉鎮企業正面臨痛苦的轉型。這些孩子下去不是簡簡單單的采風——看到樹葉綠了、黃了,不是!他是真正看到生活的變遷以及后面人的行為,然后在里面進行調研,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畫肖像能了解你心里想什么,所以他做出來的東西,他能夠把握那個核心。

從“大學望境”到“美美與共”

記者:回到這次中國美院專門舉辦的展示這十年來建設一流院校的成果與遠望——“大學望鏡”展覽,起因于紀念2006年當時浙江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中國美院建設國際一流院校,這應當是罕見的,我想先請你回憶一下,包括結合一下具體的事例。

許江:實際上,省委常委會專門討論美術學院工作的,這可能在中國是沒有前例的。2002年12月17日,剛剛履新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即來美院考察,全面察看了建設中的南山校區、過渡中的濱江校區和謀劃中的象山校區,對學院的名校定位和校園的整體特色給予指導和鞭策,在象山校區最早的模型前,給予了熱情的鼓勵和支持。2005年學院校慶之日,習書記再次蒞臨象山校區,調研文化大省建設,察視學院的建設發展, 并第一次提出了“建設一流美術學院”的宏遠構想。2006年2月,習書記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聽取我們的匯報,專題研究美院的發展, 并明確提出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要求,親自制定了具體的支持意見。從此,“支持中國美術學院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正式寫入《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那次常委會從大的方面來說對我們學校的發展給予支持,從實際的方面來說實際上也給我們很多實實在在的幫助,比如當時把濱江(校區)賣掉,按照以前的做法,賣的資金45%歸我們,還有45%給國家、地方財政,當時我們正在建象山(校區),欠了六七億元。當時浙大賣了它的一塊地,75%返還給浙大了,所以我們當時希望國家也給我們這樣的待遇與幫助,所以習總書記那次會議是力排眾議,拍板把75%返給我們,就這一下就把我們的債務還了。所以我們現在是浙江唯一沒有外債的學院,這樣的幫助是非常實在的。我自己覺得這里包含著習總書記藝術教育的思想,這個藝術教育的思想我覺得它的內涵有非常重要的兩點:

第一,他提出來我們要建設代表中國藝術研究和藝術教育最高水平的一流大學、一流美術學院,這種名校意識,我覺得在總書記的思想當中是非常明確而深刻的,這是他支持我們這樣的學校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他也在建設一流學校的時候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代表中國藝術教育和研究最高水平的美術學院,這種名校意識始終鞭策著我們,給我們很重要的指引。

第二,他非常強調要為浙江的文化大省建設、經濟大省建設作貢獻,我覺得這個思想也非常重要,這個思想也貫徹到我們學校。就是我們不僅要最高水平,而且這個最高水平要接地氣,要服務地方、服務大局,服務浙江的經濟文化建設,在浙江的經濟文化建設的服務當中我們來打開我們的藍圖,充實我們的思想,培養我們的隊伍,樹立我們的目標。

記者:他有沒有跟你直接交流一些他對藝術教育的思想?

許江:有,其實交流當中我們感覺他其實對藝術文化很了解。

記者:浙江后來出版《宋畫全集》、《元畫全集》也與當時實實在在的支持分不開,這些大型文化工程確實影響很大。

許江:這個講的就更大了,當時浙江省有文化建設八大工程,包括你說的《宋畫全集》等,而中國美術學院的建設也是其中之一,所以這個八大工程是非常龐大的一個工程。他后來到中央,對文化的考慮格局就更大了。如果講他在浙江的文化藝術建設事例,浙江美術館就是他促成的。我們當時給他寫了一封信,因為之前肖老師把呂霞光的作品拿來,就在那里立了一塊碑,要建呂霞光美術博物館,后來種種原因沒有建,這批東西一直放在浙江省博物館,后來以我和肖老師的名義給他寫了一封信。2004年的大年三十,他早晨冒著細雨勘察那塊地,勘察完那塊地就在對面的友誼賓館開了一個省政府的會,拍板建美術館。當時也是有兩種意見,就是新的美術館建在哪里,杭州市希望建到錢江新城,想把錢江帶動起來。但我們覺得美術館還是應該建在西湖邊,所以省里希望建在西湖邊,最后就拍板建在西湖邊,同時他提出既然建在西湖邊,那這個樣式就必須是中國的——我那天穿了一件對襟的衣服,他說:“就像許江的衣服,一眼看去就是中國的。”所以他把這個建造的基本的品位也定下來了,這個品位定下來以后其實把它的內涵也定下來了,要讓中國的傳統在這里復活,在這里實現創造性的轉換,成為一個公共性的文化服務設施。所以2014年文藝座談會講話,我代表美術界講話,當中就匯報了兩項,一個是中國美院,一是浙江美術館,他還問浙江美術館現在怎么樣了。據我所知后來好幾個省都參照浙江開專門的省委常委會,討論美院的發展。

記者:包括你回過頭來看這十年中國美院的歷程,你的思路具體是怎樣的?

許江:我們主要有四條主線,分別是“大學望境、哲匠精神、人民之心、美美與共”,應該說我們這四點都是一脈相承,而且不斷地加深、鞏固,不斷地在實際的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的發展當中得到充實。比如“大學望鏡”,一般學校都重視校園建設,但像我們這樣把校園的建造和心靈的建造同時提到這樣一個高度,強調通過校園的建設達到人的山水畫,我想這在中國的大學校園里是不多見的。現在很多人因為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的建設設計在國際上獲獎,都到這里像朝圣一樣,因為被評過全球最值得一游的校園嘛,但我覺得它真正的內涵并不是像有些人說的神奇的建筑、白墻黛瓦等,最重要的還是這個“望境”,這是最根本的。另外一個是哲匠精神,哲匠精神我們提得很早,像匠人一樣勞作,像哲人一樣思考,勞作善手,讀書養心,這樣一種哲匠精神。這樣一種話語群主要是培養一種名校的學風,讓同學們能了解傳統和創意的互相關系,了解手與心的關系,了解技與道的關系等等。

記者:也就是技和道,哲是道的層面。

許江:“哲”——我們講的是思想的思,因為是技與思它的相疊相生達到一個道的層面。事實上我們這次校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活動,就是把我們的校訓鞏固了,但事實上我差不多十年以來,我們始終在講就是我剛才講的與校訓相類的話語群,始終在說,始終在用,但我們并沒有匆忙地像很多學校就定下來,固定它的內涵,我們想在一個更好的學習和運行當中讓同學更多地體會,所以我剛才講的“品學通、藝理通、古今通、中外通”,包括“行建、居敬、會通、履遠”,還包括才情、學養、人品、志向,我們有很大的一個話語群,平時經常在講。比如說現在大家都很看重的畢業典禮上校長的講話和開學典禮上校長講話,十年前就這樣一路下來的,這樣一種哲匠精神,它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它已經滲透到學校方方面面眾人的事情,像這一次公布的校訓“行健、居敬、會通、履遠”,那天早上有教師說,這個校訓我們一點不陌生,因為這個校訓就是我們的日常。

記者:這是不是與中國美院乃至杭州的整個人文、人脈的深厚有關系。

許江:是的。這是第二條線。第三條線就是人民之心,實際上像我們中國美術學院畫很多重大題材,畫很多老百姓看的畫,都是有傳統的。第四,美美與共,服務社會。這方面,我們抓住了幾個重要的機遇,一個是上海世博會。我們學校當時參加世博會城市生命館,我是城市生命館的總策劃,用了一個生命題的觀念來詮釋城市、各種能源,電源、動源,包括人源,這些就是像血脈,是造血系統。這樣通過世博會參與,來培養,來思考一些遠遠超過藝術教育的問題,來培養一支團隊。另外一個就是杭州的一系列城市改造,尤其是中山路的改造。因為中山路以前我們說它是南宋御街,這個改造,中國美院有相當多老師參與。御街最有趣的是它旁邊是河,所以它是河坊和街坊在一起的,這種河坊、街坊相接的街市會是什么樣,它的傳統如何保護,如何來讓今天的人們在這里面得其所安,和湖山相望,山水相依。所以這兩個機遇使我們建立了很牢固的服務城鄉建設,服務經濟發展。現在我們參加美麗鄉村的建設,做了很多工作。

另外一個是美麗鄉村,我們學校有個特別有利的方面,就是城市和鄉村對我們來說沒困難。對鄉村,因為我們認識到鄉村鄉土的意義,鄉土禮儀的意義,對中國人內在的信仰、追求、能力的東西,所以我們做的一些美麗鄉村的建設,都是很好的。現在的鄉村改造有兩個誤區,一個誤區是把鄉村變成城市,投資啊,蓋高樓啊,千篇一律,這是一個誤區。第二把它弄成假古董,主題公園。其實每一個鄉村它建造起來都有它的獨特性,它由來已久的和山水的關系,和它自己家族文脈之間的關系,如何在這個基礎上保留它原來的純正結構,保留它的水口、中池、風水林和山水的特殊關系,在這個基礎上改造它們的生態,實現眾多老百姓現代化的需求,但是又不改變它的生態結構這個東西是我們最能做的事情。另外一個我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文創制造。因為浙江是制造大省,這個制造大省如何在今天面臨升級、轉型、換代,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

如何改變浙江的制造為浙江創造,比如義烏,義烏以前都是貼牌的,沒有自己的品牌,現在他們已經有很強的意識,前兩天義烏跟中國美院戰略合作,我們準備做很多合作的事情,因為他們太有這個需要了,因為要完全打自己的品牌,樹自己的產品,這時候最需要投資的就是設計。我們提出“東方自信、生活智慧、科技職能、產業智庫”,然后提出“智造”。

認識這個傳統,活化這個傳統

記者:可不可以這樣說,中國美院主要就是這十年從美術學為主改變為大量參與新媒體、中國設計制造等。

許江:可以,但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美術學沒有丟,我們的傳統媒體仍然在提升。我們這次陳列了15個案例,這些案例里,我自己覺得還有三種貫穿其中的東西,第一個貫穿其中的東西是東方精神、本土意識。我們的中國畫一上去就是課徒,這又是一個工匠精神,師傅帶徒弟,臨摹,甚至能背臨。

記者:因為中國歷代的教育都是這樣,過去沒有美術的學院教育。

許江:比如課徒在表面上是對成法的分解,其背后卻蘊含著對畫道的釋義。這樣一種教育如何根據今天的需求讓它活化在現代藝術教育的框架里,并且得以深化,在理論上因為中國人畫論,中國的畫論都是畫家搞出來的。再比如大空間的版畫,比如魯迅像、門神,這個門神其實我們原來只是一個概念,后來他們畫了五天的時間,六個老師帶著將近一百個學生做了三四百張,這么短的時間里從門神當中提出一個創造的意念,把整個作品做出來,而且這么新,這么美,這個里面是長期積蓄的一種東方精神,在這個里面一下就發出來了。還有我們的動漫,我們這個人文動漫的口號提出來已經十幾年了,我們當時就提出來要讓梨園和當今動漫相匯,我們要做一百部中國的戲劇百折,現在已經有六十多折了。

記者:最后想問一下,結合十年前提出的建設國際一流大學,你覺得中國美院做到了嗎?

許江:我想一流不一流,當然很重要,我們要爭一流,但我覺得關鍵還是在于我們真正的內涵,有沒有真正達到世界一流,而且是大家無可爭議的,這里面非常關鍵的一個是我們自己做了哪些很深入的研究;第二我們的內容如何能傳播到國際上去,讓全世界都收益,這個非常重要。

記者:包括影響力。

許江:人家通過你的教學與研究,得到啟發,就覺得這個東方的、中國的東西確實有它的內涵,比如中國的書法,包括我們去年做的民藝館,我覺得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照搬,我們一定要讓它活過來,活在年輕一代心里,幫助他們去完成創造性轉化,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它應該成為一個新的東西。

記者:書畫其實也不是古董,應該活在我們當下。

許江:“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我們有責任讓它活在我們手上,活在我們心靈。由于有了這樣一些我們中國傳統的偉大創造,很重要的就是我們作為一個學院要有很好的思路,所以我們校訓提出的八個字:“行健、居敬、會通、履遠”,實際上不是簡單的動詞,這些動詞當中帶著飽滿的價值觀,這個飽滿的價值觀將會帶著我們同學去正確的認識這個傳統,活化這個傳統,來做新的創造。有的人經常說傳統的太多,那就是封閉,他就長不開去,打不開去,有的完全打開去,又沒有一個立定之所,沒有一個飽滿的內核,這兩個怎么處理好,實際上中國美院在這方面是可以提供很多經驗的,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們是有優勢的,當然我們還要持續。


編輯:陳佳

1 2

關鍵詞:許江談藝術教育的核心 與中國美院 這十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