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冠心病也有“假”?有種病叫“心臟神經官能癥”
這年頭冠心病已經變成常見病,感覺胸悶、氣短、胸痛后,大多數患者也會第一時間去心臟科求醫。這自然不是什么壞事。不過在門診記者了解到,有一類“假冠心病”患者如今也挺多,而他們所患的疾病,其實應該稱作“心臟神經官能癥”。
這種“冠心病”癥狀特別雜
孫女士(化姓)就是一位這樣的“假冠心病”患者。因為她的父母都患有冠心病,父親更是因為突發心梗,才六十出頭就去世了,所以她對自己的健康一直很關注。才35歲的她自打前次體檢發現血壓有點高后,近期就時不時感覺胸悶、心悸,同時還出現腹瀉、手抖、時不時就嘆氣、喜歡深呼吸的毛病。
去心臟科檢查吧,結果醫生說她的心臟沒什么問題,可她的不舒服又是確實存在的,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其實叫做心臟神經官能癥,又稱功能性心臟不適,其特點就是患者往往自我感覺有心臟問題,心悸嚴重,或者伴有胸悶、胸痛,但是24小時心電檢測或心電監護卻無明顯心律失常; 輕微活動即感氣短氣促,但心臟超聲又顯示他們的心臟收縮舒張功能良好。”南京市中醫院心血管科專家黃燕說,這類“假冠心病”其實如今在門診并不少見,患者常常顧慮重重,卻又查不出疾病,整天擔心自己會出事,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不過,這類“假冠心病”其實還是和真正的冠心病有不少區別的,除了心臟方面的檢查結果無異常外,患者的癥狀也更“雜”,除了心血管癥狀,還會有涉及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等方面的癥狀,通俗來說就是比一般心臟病患者更“事兒多”,諸如頭暈、頭痛、失眠、腹脹、消化不良、便秘、腹瀉、尿急、多尿、出汗、手抖、手足麻木等癥狀,患者多少都經歷過,甚至還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不適主訴,連教科書上都找不到。
“假冠心病”以女性最多見
黃燕說,這類“假冠心病”最偏愛女性,以20-40歲者最多,更年期女性也很多見。通常在詳細詢問后,醫生可以發現,這往往和患者的性格以及經歷有一定關系。
“不少患者出現這類癥狀,都是在一些特定的社會事件后,比如家人過世,或者新發現嚴重疾病,當事人過分緊張、焦慮,此時就會出現這些問題。”黃燕說,而患者的表現其實也是許多情緒心理問題的集合,比如對于疾病過度緊張擔心,總擔心自己會腦溢血、心梗;過于緊張,易受驚嚇; 整天感到莫名的擔憂和恐懼,持續的情緒低落。周圍人也會感覺到患者短期內人急劇消瘦、面容蒼老、性格劇變、難以相處等等。
“說穿了,這主要還是由于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因素的作用,引起的一系列軀體癥狀,所以患者在排除心臟方面的疾病因素后,需要接受專業心理醫生的治療。”黃燕說,即便患者同時有一些心血管危險因素,如果癥狀程度與病情不符,那么在接受心血管科醫生治療的同時,也應該接受心理醫生的治療。
■新聞延伸
“真假冠心病”應該怎么分?
黃燕告訴記者,當一個人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時,要初步判斷是不是冠心病,首先得分析是否具有相關的危險因素。危險因素越多,則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但要注意,沒有發現相關危險因素并不代表一定不是心臟方面的問題,臨床也常見一些原本身體健康的年輕人,突發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情況。
冠心病危險因素主要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吸煙、糖尿病等。此外,年齡也具有一定的影響。雖然現在冠心病發病在提前,有20來歲就發生心肌梗塞來治療的,但通常來說,還是以40歲以后的男性、絕經期之后的女性居多。如果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出現了冠心病典型癥狀的當然仍要高度重視,需要接受心電圖、運動試驗、CT冠脈成像等檢查,但風險相對中老年人仍然是要低一些的。
典型的心絞痛癥狀就是胸背部疼痛,但也經常表現為肩背痛、腹痛,甚至還有頸痛、牙痛、頭痛的奇怪表現。疼痛性質多為絞榨樣或壓迫性疼痛,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和恐懼感,持續時間大約數分鐘,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但女性、伴糖尿病或腦血管病的患者、老年人也會出現“沉默型”冠心病,即平時沒什么明顯癥狀,而首發癥狀則是心功能不全、休克甚至猝死。
“不過,由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嚴重時可以致命,所以一旦出現類似癥狀,首先還是得去心血管科接受相關檢查。如果檢查排除心臟方面問題,方可考慮是否有‘假冠心病’的可能,而這一切必須由專業醫生進行鑒別。”黃燕提醒。通訊員 李珊 莫禹凡 金陵晚報記者 朱菁菁
編輯:趙彥
關鍵詞:冠心病 假冠心病 心臟神經官能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