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回應“地震四問”
當前,我國地震監測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實現了一個覆蓋全國的地震網絡。我國目前有32個區域級測震臺網中心和1個國家級測震臺網中心,實時匯集和處理1098個地震觀測臺站的資料。臺站間距集中在50至80公里。
“目前我國的地震監測、速報能力在國際上已處于先進水平。”潘懷文說,在地震監測能力方面,對國內地區整體監測能力下限達到3.0級,人口密集地區達到2.0級,首都圈等重點區域達到1.5級甚至1.0級以下。地震速報可以在震后1到2分鐘內給出自動速報結果,10分鐘內給出正式速報結果。
【四問:我國地震預警工程有何進展?】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不同,是指在大地震發生以后,搶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之前,快速發布警報信息。
潘懷文表示,地震預警作用重大,日本的研究表明:如果預警時間為2秒,地震死亡人數能減少25%;預警時間為5秒,死亡人數能減少80%。但其局限在于震中附近地區是預警“盲區”。
他介紹,我國的地震預警起步較晚,但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發展建設。“十二五”期間我國建設了兩個示范性地震預警臺網,即首都圈地區預警臺網和蘭州地區預警臺網。
據介紹,2015年我國在京津冀地區、福建沿海地區以及川滇地區啟動了簡易烈度計地震預警示范區建設,同時在廣東開展了珠江三角洲地震預警示范區建設,以10至15公里平均臺站間距建設密集型地震預警觀測網絡,針對社會公眾、學校和特殊行業開展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示范,力爭能在震后5至10秒發送地震預警信息。
潘懷文透露,全國范圍的地震預警工程目前已完成總體研究規劃,以及預警臺站的臺址勘選工作。在項目完成建設后可實現公開向社會發布地震預警信息。(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地震 預警 潘懷文 中國地震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