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揭秘電影票房造假:院線等三方合謀 獲利可翻十倍
曖昧的態度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票房造假的原因無非是制片方、發行方和影院,想通過不同的手段,為各自獲取最大利益。因此,才會出現從最簡單的直接虛報票房,到目前的“買票房”和“偷票房”等不斷翻新的造假手段。
“最初的直接虛報票房,主要還是為了吸引眼球?!睒I內人士介紹,此前電影市場沒有這兩年火爆,不少電影,特別是國產電影的關注度并不高,一些非常有品質的電影,也不被一般觀眾所了解。因此,為了獲得足夠高的關注度,并吸引觀眾走進影院,制片方、發行方和影院三方,往往會相互配合,夸大電影票房。
更為重要的是,此前虛報票房之所以能夠在業內盛行,還有當時票房發布不夠透明的原因。由于技術限制,實時公布票房的手機軟件在2010年左右還沒有開發出來。除了《中國電影報》每周發布的數據外,普通觀眾和媒體基本上沒辦法及時知道一部電影確切的票房數據。這就給了各方虛報票房的可乘之機。
但到了2016年,各大院線的票房數據已經對外公開,時光網、貓眼電影在內的多個手機應用軟件,均可以實時查詢這些電影票房信息。此外,國內統計票房的專項機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也開通了可實時查詢的微信公眾號。從前,電影公司“吹牛不上稅”,現在,誰在吹牛一目了然。多位業內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目前電影公司虛報票房的現象已經基本消失。
不過,虛報票房的淡出并不意味票房造假的情況有所收斂。事實上,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近年來“買票房”和“偷票房”的情況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而且相應的造假手法也不斷翻新。
上述業內人士介紹,影票的制作方和發行方在電影上映后,一般都會自掏腰購買相當多場次的電影票。這樣做首先能獲得很高的票房基數,在對外首次公布票房時能拿出漂亮的成績,并且憑借宣傳和較高的票房數字來吸引一部分觀眾;其次,通過主動購買票房,還能在有限的院線資源中盡量搶占排片,能擠壓同檔期上映的其他電影排片場次;更為重要的是,發行方往往希望能夠成為一線的發行公司,為了長遠利益,也會配合制片方一起做高票房。
“如果一家制片方的電影能夠獲得高票房,未來就能吸引更多投資方;如果一家發行方發行的電影能夠獲得高票房,未來就能得到更多發行影片的機會?!睒I內人士還介紹,對于影院而言,制片方和發行方購買票房時,都只會購買早上、午夜場次的電影票,還有其他場次位置不太理想的電影票。這樣一來,影院并不需要在午夜等場次進行放映,這就省下放映成本,既不用擔心沒有觀眾,還能獲得一定的收益?!斑@就是為什么一些午夜場十幾分鐘就能放映一部電影的原因?!?/p>
新影聯院線前副總經理高軍介紹,制片方和發行方通過“買票房”往往可以獲得所花費用十倍的票房。電影《捉妖記》的出品公司、發行方以及參與公益放映的29家電影院,背后的投資方都是安樂電影公司,可以很輕松地買自己旗下院線的票房,如果只按成本價計算,最少花費400萬就能買到4000萬的票房——而這4000萬正是幫助《捉妖記》成為當年電影票房冠軍的關鍵。
曾經就職于北京電影制片廠的業內人士張燕強也表示,制片方在自己的院線內買票房,只需付出票房流轉稅、電影基金等不到10%的成本即可,這相當于片方只花不到100萬元,就能實際得到1000萬元的票房。
目前,業內對“買票房”這一問題存在不小的爭議。《捉妖記》制片方就曾表示,公益放映場次票房需要花真金白銀購買,而且會計算到總票房之中,并按數據進行交稅,因此并不是不可接受的行為。
電影局市場管理處處長周寶林也曾表示,“自購票房”現象并不屬于違法,其行為相當于電商的各類促銷活動,目前電影局也在對這一現象造成的影響進行研究和討論。
不過,也有不少中小制片公司認為,“買票房”行為,會占據其他影片的排片空間,已經構成了不正當競爭。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必須有起訴方和特定對象的存在,才能構成刑事案件。也就是說,除非有與買票房影片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提起訴訟,并證明買票房行為對自身利益造成了損害,否則自購票房依然是屬于電影局監管的范疇,相應的制片方和發行方均不必承擔法律責任。
目前,業內對于“買票房”態度曖昧,而對“偷票房”則更是態度復雜。據業內人士介紹,所謂“偷票房”就是通過虛假售票的方式,將一部電影的票房“轉移”到另外一部電影名下。在電影發行中,發行方和院線均會根據最終的電影票房進行分成,但往往發行不同的電影,發行方和院線的分成也會不同。因此,就有部分發行方和院線,相互串通,將分成少的電影的票房轉移到分成多的電影名下,以此獲得更多的利益。
“假如放映A電影,院線能夠獲得10%的票房分成,放映B電影,能獲得20%的票房分成。如果兩部電影的票房都是1000萬,如果不偷票房,院線能夠獲得300萬的收入。如果把A電影1000萬票房中的500萬轉移到B電影名下,院線的收入就會變成350萬。如果把A電影的票房全都轉到B電影名下,院線就能獲得400萬收入。”業內“深喉”解釋,這就是有時候觀眾拿著B電影的票卻看的是A電影的原因。發行方和院線這種偷龍轉鳳的操作已經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
《經濟參考報》記者還獲悉,為了順利實施“偷票房”,部分院線還安裝了兩套售票系統,這樣的雙系統一個用來記賬,一個用來報賬,除了能夠在系統層面對偷票房進行偽裝外,還能達到院線截留瞞報票房的目的——也就是院線可以通過系統作假,直接將高票房電影的部分票房中飽私囊。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電影 票房 造假 獲利可翻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