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歷史、現實與未來
龐中英:中國經濟和世界秩序之間的關系
世界秩序的生產與再生產
國內經濟改革目前在進行著“供給側”的結構改革,而在國際上,中國則試圖提供全球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可以叫做中國在國際上的“秩序供給”,即中國是世界秩序的生產者。世界秩序不是一次性生產,而是如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的生產的一般規律,僅有生產是不夠的,再生產才是根本。如果一種國際制度、國際規則和國際規范不能源源不斷地再生產出來,則這種國際制度、國際規則和國際規范就不存在可持續性。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在不斷地加入現有的國際秩序。一旦中國加入,有關的多邊機構、多邊論壇就有了中國的作用,盡管中國的作用是有限的,而非主導的、領導的或者決定性的。隨著中國在這些多邊進程和安排中的地位提高,中國的規則制定者的作用可能將繼續增大。但是,中國在其中面對一些實質性的挑戰:
1. 中國沒能參加的對國際規則形成具有重大影響的多邊進程和安排,容易致使中國被排除在未來的國際制度、國際規則和國際規范的生產和再生產以外。最近爭論的TPP等沒有中國參加,而TPP最主要目的并非一般性地區“自由貿易”安排,而是為了主導當前和未來的全球貿易治理甚至全球經濟治理的制度、規則和規范。
2. 有的國家利用中國加入的國際制度、國際規范和國際規則來“治理”中國,侵害中國的正當利益。
菲律賓在美國和日本的直接支持下,利用中國參加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來侵犯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就是一例。此外,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之所以熱衷于把中國“納入”現存國際秩序,其中的動機之一就是為了“治理”他們正在面對的“中國問題”或者“中國挑戰”。中國盡管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不過,由于各種原因,中國一度對世界海洋重視不夠。正是在中國最為封閉的20世紀70年代,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而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建立世界海洋新秩序?!堵摵蠂Q蠓ā氛沁@些在海洋問題上擁有重大利益的發展中國家驅動下生產出來的世界秩序。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原則、立場和利益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的選擇,也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但是,由于當時中國對世界海洋秩序的認識不足,加上當時的中國經濟對世界海洋的依賴不深,沒有預料到《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今天為諸如菲律賓等嚴重侵犯中國主權的國家在國際法上攻擊中國的工具。中國在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并享受該公約帶來的世界秩序之利,但中國同時又要如何避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負面效應?
3. “一帶一路”能否在現有世界秩序下得到實現?
很明顯,“一帶一路”是在現有世界秩序下進行的。它不可能脫離和超越現有國際秩序。中國也是現有國際秩序的一部分。但是,現有國際秩序的問題制約了“一帶一路”的進展。為了克服現有秩序的弊端,為了落實“一帶一路”,中國發起了一系列包括亞投行在內的新的國際機構。這些新機構確實有助于促進現有國際機構如世界銀行的改革。目前,“一帶一路”尚未對全球貿易治理提供新的制度、規則和規范,也沒有發起類似TPP那樣的復雜、艱苦而長期的談判,也未最后達成具有約束力且需要經過成員國的立法機構批準的國際協議。盡管我國領導人在國際上多次重申“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獨唱”而是國際“合唱”,是開放和包容的,但是,“一帶一路”尚未多邊化,即“一帶一路”還不是TPP那樣的地區甚至全球經濟伙伴關系計劃,而只是中國在十三五規劃甚至今后更長時期的一個對外開放、對外投資的“走出去”計劃。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龐中英 中國經濟 世界秩序 國際關系學 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