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流淌在南京城里的政協故事
離群眾再近些
吳先斌的故事還遠遠沒有講完。
在他尋訪過的500多名抗戰老兵中,有一位百歲老將軍,他叫張玉華,住在南京市鼓樓區寧海路街道頤和路社區。4月7日,在寧海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倪一如和街道政協工委主任王冬麗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寧海路54號,瞻仰了全國首家社區將軍館。
雖然沒有親面這位老人,但記者聽到了他的很多故事。
倪一如對張玉華非常熟悉。她說:面積0.45平方公里的頤和路社區,常年居住著張玉華、彭勃等30多位功勛卓著的共和國老將軍。為此,2000年,街道組建了老將軍講師團,2004年建立了事跡陳列室,2009年又建成了將軍館,張玉華經常來做客。
鼓樓區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范利云說:南京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和終點,去年,區政協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在整理出版抗戰勝利書籍和影像資料的時候,拜訪了張玉華。他們沒想到老人體內至今還殘存著一顆子彈;更沒想到自1986年離休后20多年來,他向全國各地貧困群眾、學校捐款40萬元,捐贈大米兩萬多斤,2012年獲得了“中國好人”的殊榮。
老人說了一番話:“我有三個媽媽,第一個是我的生母,我非常孝敬她,她活到87歲走了;第二個是養育我的人民,從小到現在,都是勞動人民在養活我;第三個媽媽是培育我成長的黨,是黨指引我走上革命道路的,靠黨的培養教育,我才有了今天。對第一個媽媽,我是盡到責任的,問心無愧;對第二個媽媽,我永遠也報答不了,因此只要喘著一口氣,就要為人民做一些事情;對第三個媽媽,我的信念是,要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
2015年9月3日,張玉華受邀參加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經過天安門時,他舉起了在抗戰中被子彈打穿的右手敬禮,感動了全中國;2016年央視春晚上,他又站起來敬禮,讓觀眾熱淚盈眶。
范利云說:去年11月15日,大家為這位抗戰老兵過了百歲生日。那天,老將軍很開心,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很開心。
張玉華的故事,感染和鼓舞著委員們:離開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離開人民群眾的歌哭悲歡,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擔任了四屆鼓樓區政協委員的金健曾應邀參加過一個座談會,有人在會上爭論雞蛋是吃一個好,還是吃一個半好?金健耐著性子聽了半天,輪到他發言了,他說:“我是一名基層政協委員,討論不了大道理。但是我知道,開會就要幫人民群眾說話、討論實際問題。如果會議離人民群眾很遠,開這個會還有什么意思?”
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徐立一當上鼓樓區政協委員,就在小區宣傳欄中看到了自己的照片,他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責任和壓力。從此,他特別留心老百姓身邊的事。當他發現附近有兩個公交車站距離太遠,老百姓希望在中間加個站,且問題反映多年無果,他馬上向有關部門據理力爭,問題圓滿解決了。
在鼓樓區采訪的時候,區政協委員陳建國拿出了自己的委員證,放在胸口。證件紅紅的,仿佛一團溫暖的火焰。
這抹紅色,是一聲呼喚;呼喚著政協離群眾近些、再近些,呼喚著政協與群眾聯系密些、再密些。
這聲呼喚,迸發出時代的強音。
“政協委員如何做到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就是要站位大局、瞄準現實、關注民生,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不斷為事業發展凝聚人心、增添力量?!蹦暇┦形瘯淈S莉新對記者說。
有一個小故事。今年1月18日,黃莉新參加了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舉行的一場主題為“堅持創新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專題議政會。會上,市政協委員、德蘭集團總裁楊洪偉以辦理房地產抵押為例說:“周期比較長,正常是交件之后的5個工作日,找人協調最快3個工作日?!秉S莉新當場表態:不要把“以前15天才能辦好”這樣的話作為托詞,能今天辦的就今天辦,讓企業立等可取。
委員快言快語,書記從善如流,百姓大呼過癮。
而更讓人點贊的,是本屆市政協點睛之筆———智慧政協建設。
近年來,南京市政協主動順應大數據形勢,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牽頭組建了南京智庫聯盟,吸納了江蘇省城市發展研究院等28家駐寧研究機構加入,研究成果豐碩:智庫聯盟創辦的《建言》一刊,目前已編發42期,聚焦城市熱點難點開展研究,向決策者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智慧政協不僅把政協帶進了互聯網時代,而且與老百姓“零距離”“網上議政”,實現了“以德聚智、以智資政、以智惠民、以智襄和”目標,提高了履職能力現代化水平。
編輯:薛鑫
關鍵詞:南京城 政協故事 政協委員 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