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平等協商 廣納群言 民主決策 集思廣益 凝聚共識
青海政協讓議政舞臺亮起來(協商之路)
不久前,青海一場高規格、高層次的專題協商會引起各方關注——省長郝鵬來到省政協和政協委員面對面協商,主題關乎青海面向未來的戰略抉擇——“以生態保護優先理念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會前,圍繞這一議題,省政協各位副主席深入艱苦邊遠地區蹲點調研,會上逐一發言剖析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省長、各位副省長分別對發言中提出的意見建議一一作出回應。“這次專題協商會是推進青海政協協商民主的一次生動實踐。”省長郝鵬在聽取大家發言后要求政府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吸收采納協商會提出的建議;省政府辦公廳加強督查,確保意見建議得到有效落實。
“這種高規格、高層次的專題協商會,體現了政府平等協商、廣納群言、民主決策的作風,具有特殊意義,已成為青海省政協立足自身特點和優勢傾力打造的閃亮議政舞臺。”省政協主席仁青加介紹說,近年來,青海省政協圍繞中心工作,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不斷探索創新,通過專題協商會、雙月協商座談會、常委會專題協商等形式,為委員與相關部門平等議事、促進決策和工作的科學性提供了平臺,為黨委和政府工作提供支持。
完善機制,“雙月協商座談會”成為常態
“我建議加大對家庭牧場成員的培訓力度,增長養殖戶的見識,提高養殖技術。”“家庭牧場要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的發展機制,才能帶動更多的牧民增收和致富……”6月17日, 在主題為“促進少數民族群眾創業”的“雙月協商座談會”上,來自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森多鎮的藏族青年仁慶塔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在這次的雙月協商座談會上,坐在仁慶塔身邊的是來自青海省政府、省政協的領導,還有省發改委、扶貧辦、部分家庭牧場的負責人,大家圍坐在一張桌子上,探討、交流、協商、議政……
促進少數民族群眾創業,是促進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舉措。針對這次“雙月協商座談會”,青海省政協從3月份開始組織,圍繞“尋找并發現少數民族群眾創業典型,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可以復制的創業模式;尋找并發現支持少數民族群眾創業的平臺”兩個主題,走訪相關部門和單位,赴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和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貴德縣以及青年創業園、家庭牧場等處開展了實地調研。
據青海省政協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李毅介紹,2014年開始,青海省政協建立了“雙月協商座談會制度”,每兩個月圍繞一個關乎青海科學發展的戰略問題,以專門委員會為依托,邀請各界別委員,特別是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和專家學者,與省政府領導、黨政部門負責同志坐在一起協商議政。“雙月協商座談會”集專題協商、界別協商、對口協商于一身,從形式、內容到成果,都得到了省委的肯定、省政府的重視和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青海工業企業成本問題”“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共享小康”……根據議題,每次召開“雙月協商座談會”,都會邀請省政府分管副省長及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來到現場,聽取意見,面對面協商,一來一往互動,民意得到回應。
同時,青海省政協及時制定了《雙月協商座談會工作辦法》《委員履職守則》《關于民主參與地方立法協商的實施意見》,建立了界別召集人制度,積極抓好常委會專題協商。
“青海省政協構建了以全體會議為龍頭,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為重點,雙月協商、界別協商、對口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為常態的政協協商格局。”李毅介紹說,規范化的機制、程序化的運行、制度化的工作,提升了協商質量和協商效果。委員撰寫大會發言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大會發言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肯定,成為政協履職的重要品牌。
圍繞中心,小切口展現大視野
7月7日,青海省政協十一屆二十次常委會“圍繞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經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開展專題協商。《提高藏醫藥科研能力,促進藏醫藥發展》《青海鹽湖鎂資源有效開發利用現狀與建議》《以鋰產業為例談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及科技型企業發展》等一批發言被評為“接地氣”“有價值”,受到多方好評。
“題目小一點,把問題說清說透,通過‘小切口’體現‘大視野’”,在確定調研和協商議政的選題問題上,仁青加多次強調, 緊密結合青海特點、選擇青海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開展協商是省政協的一項中心工作,圍繞中心履職盡責。同樣,“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政協履職盡責的基本遵循。
圍繞中心,精心選擇調研題目,確保調研選題與政協重點工作相互銜接,與黨委政府全局工作同頻共振。2014年,將“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確定為第一次“雙月協商座談會”的議題,為推動青海早日建成“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言獻策。多年來,青海省政協重視生態問題,致力于推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在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的設立、促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等重大決策上發揮了人民政協的作用。
堅持在把握新形勢中探索創新, 青海省政協在以往履職經驗中汲取智慧,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短板”意識,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一帶一路”、青海“三區”建設、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生態保護、干部工作作風建設、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精準扶貧等涉及青海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在廣泛征求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意見基礎上,同黨政有關部門深入協商。
“我們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的過程,就是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的過程。商量也將成為我們工作的一種重要方法。”仁青加說。
選擇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話題,以專題協商的形式助推青海科學發展是青海省政協近年來的一項重要工作。去年,圍繞“全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開展了常委會專題協商,先后以“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及認證標準體系問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為議題召開了“雙月協商座談會”。今年,青海省政協圍繞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深入開展精準扶貧,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就青海工業企業成本問題、中小微企業孵化與成長、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做強青海枸杞產業、營造公眾關注環境衛生的社會氛圍、促進少數民族群眾外出創業、提升青海對外開放水平等議題,召開6次雙月協商座談會。
注重轉化,讓協商成果落地生根
每次常委會專題協商、“雙月協商座談會”結束后,省政協都會立即匯總、梳理各方意見建議,以省政協黨組的名義向省委報告,并將報告抄報省政府,使黨政領導能夠及時了解協商會的成果。每一份報告都會很快得到反饋。
“從確定選題、深入調研、面對面協商議政,到會后向省委省政府報送協商情況和意見建議,再到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反饋,青海省政協各項協商活動嚴格按照工作流程進行,始終注重加強了與相關部門協商溝通,協商成果的轉化和落實得到保證。” 青海省政協辦公廳巡視員張青民說:“協商成果重在轉化落實。”
如何衡量政協協商議政的實效?仁青加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不能僅僅將推動實際工作中某個具體問題的解決、促進某個具體政策的落實作為政協履職的目標。應該說,推動了實際工作的進展,是實效;促進了實際問題的解決,是實效;促成了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出臺,是實效;增進和凝聚了發展的共識、改革的共識、法治的共識、反腐敗的共識、價值觀共識,同樣是實效,而且是更具深遠意義的、極端重要的實效。
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既關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也聚焦與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小事”。委員們的許多建議已轉化為部門推動科學發展、增進群眾福祉的實際舉措。比如,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為主題的“雙月協商座談會”召開后,省民政廳印發文件,在深化養老服務業發展領域改革創新、推進養老服務工作方面,充分體現了協商成果。
青海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以來,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省政協各專委會和政協委員共提交提案406件,經審查立案318件。為落實提案辦理責任,提案委員會召開提案交辦協商會,將委員提案分別交付相關地區、部門辦理。為加大提案督辦力度,提案委員會將本委委員分為6個組,分別負責經濟、社會法制、科教文衛體、生態保護、群眾生活、民族宗教方面提案的復審和提案調研、辦理協商事宜,健全了提案督辦協商機制,明確了委員職責,增強了委員工作的主動性。
“今年,省政協還加強提案信息化建設,建成了提案管理系統,目前正在開展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以來的提案錄入工作,省政協委員提案將實現網上提交、網上審案、網上辦理、網上答復、網上查詢。”張青民介紹說。
編輯:薛鑫
關鍵詞:青海政協 議政 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