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對“一元購亂象”別只嘲笑購買者
目前市面上“一元搶寶”、“一元搶購”等網絡平臺繁多,統稱為“一元購”。這些網絡平臺打著“投入一元錢”可博得“寶馬”轎車、“iphone”手機等熱銷產品旗號,吸引眾多網友加入。有的網友為此投入幾十萬元,血本無歸。記者調查,在淘寶等平臺上,僅需花費幾千元就能購買到“一元購”網站模板,搭建 “一元購”網站。有些網站后臺可人為操縱中獎,虛擬投注人數。(9月5日《新京報》)
市面上的“一元購”網絡平臺,的確是亂象頻仍。一些購買者上癮,一砸就是數萬,甚至是十數萬,為此傾家蕩產者不在少數,最終讓一個個家庭變得非常窘迫。對于抽獎來說,很多時候因為缺乏技術監督,一些平臺甚至存在“可以指定中獎人”的行為,讓這樣的事情飽受公平與公正的指摘。即便有諸多非議與質疑,在“占便宜心理”的影響下,“一元購”網絡平臺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愈演愈烈。
這樣的事情發生,很多人都在嘲笑購買者。畢竟,對于“一元購”這樣的行為,不少地方的警方,都給予過友情提示,讓大家理性購買,因為其可能存在一些貓膩,但在幾元就可能買到蘋果手機的誘惑下,很多人還是選擇了盲從與相信。于是乎,一些人便選擇了嘲笑購買者,認為他們被騙是“活該”,還有人譏諷購買者的智商,完全不顧他們也是受害者的角色。
客觀來說,購買者固然有錯,但不應該受到所有的批評與指摘。如果這樣的“一元購”是合法的,那么無可厚非,問題是,“一元購”的確有違法的嫌疑。比如,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禁止有獎銷售活動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定》指出,凡以抽簽、搖號等帶有偶然性的方法決定購買者是否中獎的,均屬于抽獎方式,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而現實中的“一元購”,很多都超過這樣的額度。既然這些行為有違法嫌疑,且警方也進行了友情提示,為何不能直接查處呢?為何不采取更加以絕后患的措施呢?
因而,對“一元購亂象”別只嘲笑購買者智商,背后的監管,同樣值得拷問。假如說,一開始監管部門就對“一元購”網絡平臺進行了合法性審查,一發現問題便及時介入,那么因為購買“一元購”傾家蕩產的人,肯定會少很多。換言之,因“一元購”導致一些家庭破敗,既有當事人的問題,也有監管部門的問題,我們不能只嘲笑購買者的智商,更應該嘲笑監管部門的不作為,并及時督促監管部門積極行動,避免下一起“因一元購而傾家蕩產”的悲劇。(龍敏飛)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一元購亂象 一元奪寶